在位四十余年,你还敢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的儿子,刘禅,是蜀国的第二代君王。有人说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因为他在位期间,纵然手下有一大批能臣武将,但他依然没能带领蜀国一统汉室江山,反而在最后还被灭国退位。从这里来说,刘禅真的是一个无作为的皇帝,完全不辜负“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骂名。但在笔者看
姜维九伐中原,究竟有没有把蜀汉的家底给折腾光?
历来史家在评价三国时蜀汉名臣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时,总是强调姜维九伐中原加深了蜀汉“民困兵疲”,“终使国亡家破之祸”,意思就是姜维把蜀汉的那点家底折腾光了。当然,从结果来看似乎有不少依据能证明这一点,但如果我们全面深入地考察分析蜀汉亡国的根由,这一结论对于忠
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蜀汉后期四位名将有什么样的功绩?
提起蜀汉名将,大家自然会想起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但其实这五位都在公元220年前后去世。蜀汉后期也涌现出了几位名将,扛起了蜀国的大旗,据《华阳国志》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王平王平,字子均,本是曹魏将领,
为报知遇之恩,是支撑诸葛亮和姜维坚决北伐的信念和动力!
支撑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报答知遇之恩的信念,我们都知道刘备对于诸葛亮是有机遇之恩的,诸葛亮在还没有遇到刘备的时候,还是一个避世的山野文人,但是遇到刘备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具有乾坤治世能力的大才,让诸葛亮能够有机会,有条件成为一代名臣,而姜维则是
三国的姜维到底做了什么,在他死后还被剖腹取胆呢?
三国时期蜀汉的姜维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不忠(背叛祖国)、不孝(抛弃老母)、不义(频繁用兵)、不节(战败偷生)无能之辈,备受诟病。实则不然,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优秀,但也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蜀汉最后的支柱,即使在刘禅投降之后,姜维还设计翻盘,差一点就成功了
夏侯霸的选择:魏国混不下去了,到蜀国找姐丈去
蜀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魏国内乱,政权尽归司马氏。司马懿为巩固得之不易的权力,剪除异己,大肆捕杀曹氏上层权力派人物,当然夏侯家族自然在其列了。其实,夏侯一门自从夏侯渊之后,已经衰落,当时可当大任者也只有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了。夏侯玄当时道总领雍凉兵马,
诸葛亮为北伐耗尽心血,为何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却反对姜维北伐?
前言:诸葛亮与儿子诸葛瞻,姜维与诸葛瞻,三人缘起缘灭,牵扯出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作为父子,他们理应彼此扶持;作为朋友,本该互相鼓励;然而历史的车轮却将他们卷入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究其原因,难道真是嫉妒心作祟?还是为了不同的理想而奋战?让我们走进这段撕心裂肺的争执,寻找其
趣聊三国:越叛逆的孩子越有出息
公元227年,诸葛亮决定亲自带兵北伐,在临行之前,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交了一份文件,也就是一直流传到后世的《(前)出师表》。在这份文件中,诸葛亮向刘禅解释了自己必须要去北伐的原因,是刘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刘备生前有个遗愿,那就是“兴复汉室”,既然先主对我有恩
跟随姜维北伐的7大王牌战将,除廖化之外,剩余6人都有谁?
姜维,字伯约,道号幼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的军事大权逐渐落入姜维之手,而姜维也不负诸葛亮所托,不但将诸葛连弩、八阵图尽数学会,而且也率军北伐曹魏多达11次,然而姜维北伐的结果却并不好,甚至可以说姜维北伐基本上都是在吃败仗!姜维为何老是吃败仗,排除蜀国山高
蜀国的接班人如果是魏延,他能做得比姜维更好吗?答案是肯定的
诸葛亮临终前,为后主刘禅推荐的接班人分别是蒋琬、费祎,然而这两人一个身体不好,一个遇刺身亡,最终蜀汉军政大权落到了姜维手上。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时刻以复兴汉室江山为己任,进行了多次北伐,可以这么说,姜维是诸葛亮的真正继承人。然而,姜维却由于连年北伐,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