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当皇帝的人多的是,有的成了,有的却失败了。东汉末年的老袁家,就出了一位“心比天高”的自立为帝的主。可惜,结局惨淡至极! 一、倚仗身世,盛气凌人——小人一枚。 袁术这个人,出身于时称“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门第高贵。为此,他就不轻易把别人放在眼里,包括他的哥哥袁绍。 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袁绍虽然年长,却是“庶出”;袁术虽年小,却是“嫡出”,因此袁术自视甚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兄弟二人均拥兵自重。相对来讲,袁绍的实力比较强,威望比较高,人缘也比较好,导致不少的地方势力、豪杰都依附袁绍。 袁术为此恼羞成怒,大骂他们不识好歹,不分嫡庶。他曾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是丫鬟的儿子,不是袁家的正种。这不仅激怒了袁绍,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被袁术激怒的袁绍(剧照) 二、私欲膨胀,想入非非——黄粱一梦。 汉室有一块来自秦代的传国玉玺。公元189年太监张让等人作乱时丢失,后来被孙坚获得。袁术听说后竟将孙坚的夫人扣作人质,强行夺了过来。

袁术激动地看着抢来的传国玉玺(剧照) 有了这个宝贝,又误听了一些如“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他以为,“涂高”即对应着“公路”。)等民间的谣言,他就觉得下一任的中国皇帝非他袁术莫属了。 公元197年春天,袁术实在按捺不住了,就做起皇帝来。结果,遭到了曹操掌控的大汉朝廷的军事打击。 公元199年,袁术被曹操打败,逃到离寿春八十里的江亭时,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三、实力不够,条件不足——鸩酒一杯。 袁术凄惨的下场、结局,可以说情理之中的事情。 1、不纳良言。早在他刚想称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劝他不要轻举妄动。如沛相陈珪就不赞成,江东的孙策也来信表示反对。

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剧照) 他的部下阎象劝告他,当年周文王“三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于殷,您比不周文王,汉献帝也不殷纣王,怎么可以取而代之? 他的另一个部署张承也说,能不能取天下,“在德不在众”。如果众望所归,便是一介匹夫也可成就王霸之业。 可惜,已经利令智昏的袁术,根本听不进这些逆耳忠言,把它们都当成了耳旁风。 2、不识时务。袁术是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要知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懂得这个道理,尽管心里痒痒,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知肚明。孙权曾劝他称帝,他说这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曹氏根本就不上孙权的当。

曹操可不上孙权的当(剧照) 袁术却不懂,他以为只要抢先占了上风,别人也就无可奈何。结果,他不仅把自己放在了火上,而且玩火自焚了。 3、不懂行规。事实上,能不能当上皇帝就看你的势力够不够强,条件是否成熟。 即便条件成熟了,也要作一下秀,假装着让一让,尽量让别人推荐一下,然后在“不得已”中上位。这当然很虚伪,但若无此虚伪表现,就会被大家视为“名不正言不顺”、“恬不知耻”。

禅让仪式(漫画) 袁术没有条件,也缺实力。自认为有了块“玉玺”,又有了几句捕风捉影的“谶语”,就成了“真命天子”,简直荒唐。 而且,袁氏自以为是、不管不顾地乱行动,全然不顾一些既定的操作程序。这就不但是与袁绍、曹操等人为敌,而且是与封建传统文化为敌了。那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4、不知自我。袁术“天性骄肆,尊己陵物”、“不修法度”。在他的统治地域,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以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极不得人心。

袁术辖区饿殍遍野的惨象(图景) 就连为他出生入死的士兵,也大都处在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境地,导致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而他自己呢?每天唯我独尊,高高在上;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似此“独夫民贼”,焉能为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