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作为全国“双减”改革试点地区,3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目前,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建立了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公示制度、约96%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1万多名校外科普、体育、文化等领域专业人员进校参与课后服务。

上海市黄浦区开展“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行动,青年科学家中小学生带来科普讲座。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上海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通过作业的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资源的盘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在减负提质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在“一减一加”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年来,上海努力创建“市-区-校”协同,“家-校-社”联动的中小学“大科学教育”工作格局。

例如,浦东新区创立“中小学科创教育评估指数”,分为基础性、个性化两类,建立了8项一级指标,从参与度、活动丰富程度等维度进行探索实施科学教育的浦东模式。科创教育指数迄今实施四轮,共计上千校次参与。“科创教育指数”引领浦东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学校顶层设计、师资培养、实践探究和课程转型等方面的内涵促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普陀区发布了《上海市普陀区科创人才苗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区内中小学已相继形成科学类校本课程体系。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开发设计了7大类86门课程,每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160余场,辐射1.8万多人次。普陀区积极引进优质科教资源,开放区内科技场馆,每年开展科普活动近百场,惠及学生上万人次。

“双减”三年来,上海积极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馆校合作”,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向学生公益开放,丰富“科创教育电子版图”。例如,黄浦区开展“百位青年科学家进校园”行动,组织百位青年科学家与中小学结对,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或科技副校长,带动学校科学教师团队提升专业水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