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他被评为五子良将之首,因一战成名,入选古今64名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写了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他被认为是五子良将中结局最惨的一个,那么有人会问:五子良将中,谁最厉害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谈谈五子良将之首——张辽。
名门之后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的著名将领,张辽的祖上也很不简单,他是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的后人,后来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还没回来的时候,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这个官职相当于骑兵队长。后来吕布被李傕、郭汜打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后来遇到了曹操,被曹操诚心感动归降,给了一个中郎将的官职。
遇“明主”曹操 张辽的幸运就在于遇到了曹操。在那个乱世,武将即便是再有能力,没有明主可保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诸如袁绍帐下的颜良和文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被关羽给斩于马下。张辽有忠义之心,却报国无门,空有一腔理想却错投主君,终于,张辽在丁原、董卓和吕布手下不得志后,遇到了他宁愿追随一生的明主——曹操。也许有人要说,张辽也跟过很多人,为什么说他是忠义的。这需要我们理解忠义的概念。张辽跟随每位主君都是忠心耿耿,都是前任主君被俘或者是死后才投入他人帐下,在三国这个乱世,忠义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诸葛亮、关羽和荀彧为代表的忠于理想,忠于个人信念的忠义;一种是以郭嘉和张辽为代表的忠于现实,忠于自身抱负的忠义。所以,张辽的忠义在那个时代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这并不违背忠义的初衷,而且张辽并不像吕布那样,杀害自己义父来求取荣华富贵,所以张辽算是很忠义的一个人。
自从张辽决定跟随曹操打天下以后,便随军征讨,在与袁绍父子的较量中,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打西杀,成为曹操手下的著名大将,为剿灭袁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辽与关羽同为山西人,两人虽然后来各奔其主,但是在战斗中还是结下了很深的“革命友谊”,惺惺相惜。当时关羽在曹操麾下时,张辽对他也是兄弟相称,两个人的关系恐怕比刘备和诸葛亮还要好。 合肥一战成名 在经历了赤壁之战以后,合肥被各方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曹操便让张辽去守合肥,也就有了让张辽一战成名的合肥之战,合肥之战一共打了五次,限于篇幅,我们今天只讲其中的第二次战役。在公元214年五月,孙权进攻皖城,张辽率军求援不及,便马上返回合肥防御,且马上向遣使向曹操报告。曹操这时正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来不及救援合肥,于是写了一封密函派护军薛悌带至合肥,命令“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和李典决定了作战方案:先战后守。当晚,张辽便从军中挑选了八百名精锐组成敢死队,并且大酒大肉招待了一番,算是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看出张辽为人豪爽。
第二天,天还未亮的时候,张辽身披重甲一马当先杀入东吴营中,他瞧见东吴的指挥旗,高呼:张辽来也!冲着指挥旗杀过去,一路格杀数十人,连斩两员大将,径直冲到孙权的指挥旗下,东吴禁卫军司令官陈武战死,大将徐盛身负重伤连手里的长矛也丢了,孙权哪里想到曹军会突然杀到,大惊失色,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经历了这一次之后,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令大军撤退。这时候想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张辽见到孙权撤退,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乘胜追击。张辽率领八百精锐一阵风般杀出合肥,直扑吴军。史籍没有明载,我们不知道张辽这八百人是什么样的兵力构成,是怎么结阵的,但他确确实实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并且险些活捉了孙权。至此张辽一战成名。
曹操能有这样的良将,可以说是幸运之至。后来张辽在战场上被箭射中了腰部,在回家修养不久后便病逝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并且张辽入选了《古今六十四名将》,可以说是死得其所。
参考文献《三国志·张辽传》、《三国演义》、《古今六十四名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