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标识牌、斑马线、障碍物……在位于嘉定新城的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有一条业内首创的200米综合测试道。起始点处,不同型号的测试车辆蓄势待发;测试的对象,是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
去年11月,这座智造中心竣工投产。短短几年,禾赛科技已从初创企业成长为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的全球领军者。禾赛的腾跃,也在嘉定新城的改革创新之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嘉定是国内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显著的地区。以禾赛为代表的66家区级以上智能工厂,是嘉定新城培育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拥抱“汽车新四化”浪潮,嘉定以“大象转身”之姿加速驰骋。
图说:禾赛科技生产线。 徐程 摄
品质“智造”
昨天,记者来到智造中心时,研发人员正将一棵棵“行道树”搬进测试道路,模拟更真实的自然环境。而这条封闭道路的上方,还交错布置着许多管道与喷头。它们将制造出暴雨、迷雾或烟尘等恶劣天气,加大激光雷达的“考试难度”。
除了真实的道路环境,激光雷达在智造中心还要面临重重极端考验。伯努利风洞实验室内,室内狂风呼啸,激光雷达需要在不同风速中保持稳定工作;可靠性试验中心,有多项车规级测试——浸没冰水、滴入水油混合物、沾满泥沙污渍、被盐雾侵蚀……“每辆智能车至少拥有一台激光雷达,大多安装在车辆顶部,在日晒雨淋中‘首当其冲’,更需要严格把控品质。”禾赛科技战略发展副总裁乐晓磊告诉记者。
根据近期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2024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禾赛科技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全球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全球ADAS市占率和搭载量4个领域摘得头筹,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获多项“全球第一”的中国企业。
突破壁垒
几乎所有的智能车,都离不开激光雷达这双“眼睛”。2017年至2018年,这一领域被国外企业垄断,市场占有率达八成之多。“当时,一台雷达产品售价8万美元,交付周期6个月之久。”乐晓磊说,而今,禾赛的自动化生产线4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激光雷达产品,成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的绝对领导者,2023年全年营收额已超过6家国际同行的总和。
突破技术壁垒,源自企业的创新奋斗,也得益于嘉定的营商环境。嘉定工业区的“店小二”们还记得,2014年,有三个年轻的“背包客”从硅谷回国,创立了禾赛。一开始,他们租住的是办公楼,仅做研发办公使用;后来,租了厂房,造了生产线,搬到更大的园区;再后来,又建起公司自己的研发智造中心……三次“搬家”,见证了禾赛与嘉定新城的不解之缘。
乐晓磊还记得,2021年至2022年正是禾赛需要建设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自动化产线的关键时刻。“如果晚了一步,市场就会被抢走。”是嘉定“店小二”们开通“绿色通道”,加速各项事务审批,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良机。
记者采访时,恰遇嘉定工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服务专员张燕影走访问需,并为禾赛送上了因地址变更而新换的经营执照。在“帮办”服务下,“店小二”们一周就为禾赛办好了新证。此前,禾赛还收到了量身定制的“服务包”——通过算法匹配筛选市区两级政策,不再让企业“大海捞针”般找政策,主动将符合条件享受的惠企福利“打包送上”。
厚植沃土
多年走来,禾赛的飞速成长,除了自身创新与政府扶持外,也离不开汽车生态的沃土。
“公司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也需要强大的汽车产业链。作为众所周知的汽车城、科学城,嘉定恰好拥有这些丰富资源。”乐晓磊说,正是这些优势,为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禾赛的成功,正对汽车关联企业产生一定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满足车企厂商多元化、大规模的量产需求。
目前,嘉定已全面构建起覆盖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各环节的产业链条,并积极转型升级。数据显示,嘉定现拥有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4000多家,集聚新汽车企业60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200多家;去年,汽车“新四化”等三个千亿级产业总产出突破3000亿元。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记者手记“大象转身”也能蹄疾步稳
嘉定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如今,传统汽车工业受到冲击,汽车“新四化”,已成为嘉定“大象转身”的关键。
与传统小轿车相比,如今的智能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开始拥有“大脑”,一辆智能车能装载数千枚芯片;它还要学会“看”路,激光雷达,就是车的“眼睛”。
国家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全国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第一条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近年来,嘉定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2021年起,嘉定代表上海参加国家“双智”试点,以总分第一获评优秀等级,现已建成车路协同环境建设、智算中心、车城网平台、全息路口、网联公交等诸多项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