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关于一鸣惊人的出处其实一直有些争议,有的认为是说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庄王的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出自战国时期齐威王的故事。小编认为,出处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庄王和齐威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加油奋斗!

楚庄王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韩非子·喻老》 这是《韩非子·喻老》中关于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其实这就是楚庄王即位三年没有什么动作的原因,他在等待时机,在隐忍蛰伏,然后一举安定楚国。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伍子胥的爷爷)、苏从等忠直之臣,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当时正值晋楚争霸的关键时期,楚国经过楚庄王的励精图治,国富兵强,楚国在北林打败了晋国,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晋楚争霸以楚国的暂时胜出告一段落,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王孙满的故事),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齐威王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史记·滑稽列传》

这是关于齐威王故事的记载,记在《滑稽列传》淳于髡(kun)的事迹当中,我们所熟知很多成语、典故都是齐威王在位期间发生的,比如一鸣惊人、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稷下学宫、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当然他也在齐威王六年的时候贪图玩乐、不理政事,但是经过臣下和姬妾的进谏后能够励精图治,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强大的阵容),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 楚庄王和齐威王的故事告诉们,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不论是普通人还是领导;还启示我们,在任何时候想努力做事情都不晚,哪怕从此时此刻,从下一秒,行动起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与诸君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