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因为时不时的会有地下水渗出,所以即使抽干了江水,我们也还是水下考古。”

2017年,在四川眉山彭山区的岷江河道内,一支大型考古队的现场负责人,无奈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从2016年年底开始,他们就采取围堰抽水的办法,用一个月的时间使水底情况裸露出来。

他们可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在通过抽干江水的办法寻找水下埋藏多年的文物。

考古队的工作,与流传了多年的张献忠沉银故事有关。

而随着考古的开展,张献忠沉银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那些丰富而璀璨的文物,更是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张献忠沉银之事有着怎样的历史记载?考古队又会有哪些惊人的收获?

文物盗窃,引起重视

自从四川眉山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因施工而出现几枚明朝银锭,并被确定为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当地警方就加强了对此处的巡逻和保护力度,杜绝文物盗窃等相关案件的出现。

但层层保护之下,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2013年,在一次巡逻过程中,彭山分区的巡查人员发现了遗址附近有着明显的挖掘和盗窃的痕迹。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警察展开了暗中的走访调查。

这才发现是有人利用专业的潜水装备,在夜间巡逻力度稍弱之时偷偷潜入水底,盗取了大量包括银锭在内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

这批文物转手就被盗贼们卖到了古董交易黑市,这群人也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一年多的秘密调查,警方锁定了六大盗窃团伙和三个转卖团伙,并且针对这伙违法犯罪之人铺开了一张天罗地网。

2015年,收网的时候到了,两百多名警察在四川和云南等省市同步展开行动,在12小时之内将31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与此同时,警察还缴获了大批文物,包括27枚刻有“西王赏功”字样的钱币,以及39个来自于明朝的银锭,其余不一而足。

这起重大文物盗窃案件的破获,引发了全国各地民众对于彭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关注。

此处的张献忠沉银遗址,也逐渐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而遗址的背后,有着一段流传了300多年的故事。

明朝史料中对于张献忠的记载其实并不多,但有限的篇幅也被古人的笔触描述得绘声绘色。

以至于此后数百年,民众以史料为基础,延伸了多种演绎形式。

明朝末年,为了反抗朱家的统治,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大概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他们二人最初都是高迎祥的部下,但后来两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便逐渐组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名望也早就超过了昔日的顶头上司。

两人起义的方向不同,李自成向着北方进发,他想要攻到京城,逼迫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退位,然后名正言顺的登上至尊之位。

但张献忠却不想去北方凑热闹,他以长江流域为目标,转头向南进击,并在1644年攻破成都,以大西皇帝的身份登基,自立为王。

能够在各路起义部队中脱颖而出,最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足以见得张献忠也是个有勇有谋之人。

不过史书对他的评述却多以负面为主,毕竟在正统统治者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反贼。

除了在政治问题上颇具野心之外,他也是个极其贪财的“皇帝”。

不管是攻占武昌之时,还是闯入成都之后,张献忠都以暴力手段为要挟,逼迫当地的富商大贾交出家财。

当时,他颁布了一条法令:

如果民间有人胆敢私藏金银财宝,藏一两,则斩全家;藏十两,则本人剥皮,全家丧命。

迫于张献忠的淫威,所有人只能乖乖交出家财,久而久之,他也就积累了令人眼红的财富。

在一些文史专家的眼中,就算是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不过是小门小户罢了。

在成都站稳脚跟之后,张献忠曾举行过一次斗宝大会,广邀识货之人前来品鉴。

不知是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把压箱底的奇珍异宝都拿了出来,足足摆满了24间屋子,让人叹为观止。

张献忠拥有如此可观的财富,但在他战败身亡之后,这些财富却没能得见天日。

关于那些金银财宝的下落,史书上有着一些语焉不详的记载,民间也有着诸多猜测。

有一种说法是,当他感觉到自己在成都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之时,便提前做出规划,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带着他的所有金银财宝沿着锦江前进。

当大部队行进到彭山县江口境内时,张献忠遭到了当地地主武装杨展的袭击。

杨展来势汹汹,对于地形地势更加熟悉,因此在两军交战中占据上风,使得张献忠随从队伍中的大量船只都沉入了江底。

张献忠本人也只能带着极少数的心腹,灰溜溜的逃回成都。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在还没有正式与对手交战之前,张献忠就主动把金银财宝沉进了江底。

若有朝一日他能东山再起,这些财物便能成为他最大的助力;

反之,如果从此一蹶不振,他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留给任何一个对手。

此后多年,因为这些传说的缘故,官方和民间都不乏主动前来寻宝之人。

只是传说毕竟没有太多证据支撑,人们就算想要寻找,一时之间也无从下手。

上世纪30年代,还有人从这里挖出过大大小小三筐的铜钱,但并没有找到价值更高的银锭或者钱币。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说终归只是传说。

直到2005年,彭山江口镇新修水利设施,施工团队从水底挖出了几枚银锭。

人们才终于意识到,张献忠沉银一说,或许不只是传说。

史料上的那些记载,也并非空穴来风。

抽干江水,寻找宝藏

2016年,在经历了特大文物盗窃案件之后,考古专家决定在文物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文物挖掘。

以官方的形式将这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起来,以免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2016年,考古队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和商议,最终决定采取围堰抽水的方式来推进工作。

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利用专业设备潜入水底考古挖掘,那这项行动必然会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潜水工作难度较大,水底挖掘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它会导致成本的不断叠加,还会造成工期的延长。

为了节约资源,也为了提高考古工作的效率,大家才决定采用抽干江水的办法,使河道底部的情况裸露出来。

如果真的有大量文物埋藏在水底,那么这样一来,文物的具体位置便一目了然。就算是还需要深度挖掘,挖掘工作的难度也会减小很多。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堰和十台高功率抽水机的同时运作,2017年1月,在道长大约1.2公里的范围之内,河底鹅卵石已经裸露了出来。

大约两千多平方米的区域之内,一座江中小岛已经形成。

虽然民间将这次的考古戏称为寻宝,但那只是调侃,考古工作和寻宝完全是两回事,考古队要做的也绝不仅仅是找到文物那么简单。

他们需要利用金属探测仪确定文物的具体位置,再根据相关的数据搭建三维分布图,并且通过找到的文物进一步分析相关的历史信息,尽可能还原当年张献忠沉船的真相。

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还说,这大概是四川考古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考古行动了。

如大家所料,将水抽干之后,工作人员拿着金属探测仪进入区域之内,果然听到了探测仪不断发出的提示声音。

这就证明,泥土底下和石头缝中都别有一番洞天。

但抽水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尽管江水已经被抽干,可地下水仍然在继续循环,考古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也伴随着不断渗出的地下水。

因此除了最开始的抽水行动之外,考古队还需要陆陆续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部主任杨林认为,如果能够找到兵器或者船上的木头及日用器皿,那么沉银遗址应该就能被确认为沉船遗址。

而沉船遗址的确认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张献忠的金银财宝是因为他所在的部队遭到攻击而沉入水底的,并不是他主动将其藏入水底的。

随着考古工作进一步的开展,民间传说的真实性以及历史故事的准确性,都能够得到文物的验证。

文物展出,揭开谜团

随着张献忠沉银一事被外界所知晓,大众关于此事也延伸出了许多的观点与想象。

有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藏在水底的这笔财富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021年12月,辽宁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江口沉银和明末战场遗址的考古成果展。

许多挖掘自江口河道的文物,也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之中。

这些文物里,有大量的“西王赏功”古钱币。

顾名思义,这批钱币应当是张献忠用来激励部下的赏赐,它分为金银铜三种材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赏赐等级。

几百枚古钱币,相对于其他的银锭或者钱币来说,样式还相对较新,应该没有经过太多人的把玩。

这也可以证明,这一批钱币铸造完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被张献忠赏赐给他的手下,就随着船只一起沉入了水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工作出现成果之前,市面上存在的西王赏功古钱币数量极少,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古钱币属于伪造,真假难辨,导致许多上当受骗的事件发生。

像日用器皿和武器之类的文物,以及文物上遗留的痕迹,也能说明,当初张献忠遭到杨展的袭击,船只被焚才会导致大量财富沉入江底。

江口沉银的传说,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逐渐变成了现实,大量文物的展出,又让这一历史事实走进了许多观众的脑海里。

考古挖掘工作和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它们就像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为人们搭建起了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的机会,让人们看到了不同维度的世界。

大西政权的特征,张献忠统治之下的成都生活的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在特定历史阶段内的特殊生活状态,都能通过这次展览呈现出来。

比起历史资料或者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图片和文字,现场的文物展出让人们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也更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

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入选了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行列,也被誉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之一。

一串串头衔,足以证明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每一次的考古新发现,都意味着一段历史空白得以填补,也意味着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断代的文明发展历程有了更多的证据支撑。

考古工作,意义从来不局限于历史。

参考资料

揭开明末“大西王”张献忠的沉江宝藏之谜 光明网

张献忠沉银地岷江露底金属探测仪探出“动静” 环球网

张献忠沉银遗址曾遭盗掘 当地拟建博物馆 人民政协网

张献忠宝藏传奇:顺治时沉银 咸丰曾下旨捞掘 齐鲁晚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