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群星璀璨。而季汉丞相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之一。
       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便可谓是写尽了丞相的一生。
       然天不假年,234年,在诸葛亮又一次北伐时年仅54岁的他终星殒五丈原。未能一统,也不只成为了他的遗憾,也更成为了他无数拥趸心中的遗憾。
       对于他的失败,唐代诗人杜甫有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表达了他对北伐未竟的态度和慨叹。
       就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对诸葛亮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做出过分析。
       在毛主席看来,他认为诸葛亮最少犯了三个错误,这也直接导致蜀汉统一全国的梦想不能成功。
       究竟是哪三个错误呢?


       毛主席认为这三个错误分别是《隆中对》战略规划失误,用人存在严重失误,街亭之战欠考虑。
       《隆中对》的失误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看待《隆中对》这一千古战略规划的,这还要从三国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隆中对》方案之时,当时刘备还处于困境之中,仅仅占据了荆州九郡中的一两个郡,而且名义上还是“暂借”东吴的。
       因此诸葛亮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内政、外交、军事路线。也正是在这份战略的指导下,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对于《隆中对》,毛主席认为该方案一开始的部分是对的。但在刘备入川之后,该方案的弊端就开始暴露。他用“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来评价该决策。
       毛主席认为入川(益州)是正确的决策,因为当时成都平原是全国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先解决粮食问题再解决兵员问题是最佳方案。
       但是入川之后的蜀汉应该充分认识到荆州距离四川遥远,一旦出了问题,必然无法相救。


       因为荆州和益州之间隔着层层山峦,交通困难,益州的部队要想火速支援荆州,只能经过秭归走水路。这也就要求蜀汉提前下手,在秭归部署重兵,但可惜的是蜀汉并没有这么做。结果吕蒙白衣渡江后果断攻占了秭归,形成了合围态势,导致关羽难以突围。
       这种局面和三大战役时期辽沈战役的情况有点类似,秭归的战略价值就相当于锦州。因此毛主席认为荆州大部分地区其实根本就守不住,蜀汉的力量鞭长莫及,理性的选择不如放弃荆州部分地区,集中兵力在零陵或武陵,很大程度上或许能避免荆州的完全丧失。


       诸葛亮用人不当
       第二个问题是用人的错误,这一点主要是指诸葛亮的人才选拔思路。
       曹魏政权之所以人才较多,和曹操父子的唯才是举思路有关,该思路的核心就是在乱世之中,能力是首位,品德是次要,换句话说就是先活下来,再想办法活得好。因此曹操手下有不少德行有点问题,但是办事能力却很突出的人,这些人在曹操的领导下互相配合,最终办成了不少大事。
       至于诸葛亮的观点不同,他认为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否则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实两种用人的逻辑都对,但考虑到诸葛亮所处的时代,天下三分,天下尚未统一,国家随时可能面临大战和生死存亡考验,唯才是举明显更合适一些,而德才兼备更适合在统一国家的前提下推行。
       或许正是这种用人理念导致蜀汉人才凋零,后继无人。至于派关羽守荆州的决定是否正确,诸葛亮做不了主,这事完全是刘备的决定,因为当时关羽的地位明显高于诸葛亮,荆州守将用人是否合适其实不应该让诸葛亮背锅。
       可无论如何结果却是关羽被杀,荆州丧失,蜀汉元气大伤。至于马谡的任用上,诸葛亮却负有毫无辩白的用人失当的错误。
       街亭之战的欠缺
       第三个问题是马谡失街亭的问题。
       该问题是被人们讨论最多,结论也最清晰明确的一个。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有胜有败,但真正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就是第一次出兵,当时曹魏毫无准备,被蜀汉大军直接打了一个闪电战。只要能够守住街亭,蜀汉或许真能直逼长安,局势大变。
       然而诸葛亮却过于相信马谡派他去守街亭,结果他刚愎自用,自以为屯兵山上可以居高临下,拒绝接受路口设卡的方案,私自改变诸葛亮的用兵方略,导致街亭战败,诸葛亮大军差点被合围。


       其实对于该用什么人去办什么事,诸葛亮提出过“用人七法”,通过七种不同的方式去考察一个人,看这个人适合做什么事。
       这七种方法都行之有效,很有借鉴价值,但关键时刻诸葛亮还是更愿意相信跟自己更亲近的马谡,多少有些感情用事,这次关键时刻的用人失误,注定了诸葛亮难以成功。
       毛主席一生也是用人无数,也指挥了不少重大战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诸葛亮这三个错误注定蜀汉的努力是徒劳无功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