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人工智能+”作为首次出现的关键词引发了热议。报告中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为各行各业持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其中面向未来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当“技术赋能教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则成为了全球新的共识。在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出《关于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提案》,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中也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中提出,“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已然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应持续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效用,为创建未来教育发展开启新篇章。

新兴科技推动传统教育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分析为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支撑了教学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从而推动学生更高效的学习;人工智能可助力不同学科之间紧密的交叉融合,通过提供信息与资源拓宽学科边界,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知识体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跨媒体挖掘等技术应用,将零散的知识理论建构成结构化的知识库,使得学科知识更为有机地组织起来,将平面书本上的知识变得形象立体,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学习支持,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基础性的技术应用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融合拓展的开端,更多的创新和改革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普惠的实现带来了新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得以逐步实现。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农村孩子接触到在线教育资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学习渠道。例如,贵州三穗县探索出与重庆巴蜀中学合作办学的教学新模式,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云翰班”学生通过远程课堂模式,实时观看巴蜀中学线下全部课堂教学视频、定期参加巴蜀中学“云翰班”教师直播课等,实现“云上同步授课”“云上交流”。智能技术为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缩小教育差距开辟新途径。

智能教育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重点从单一的应试知识和技能所需,逐渐转向满足数字时代的创新思维、数字素养等更高能力需求。人工智能通过赋能个性化教育,制定全面精准的培养方案,并提供配套的课程设计,引领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并通过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新科技模式,与学生深入开展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规划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意见和优化策略,使学生逐渐学会主动探索,适应团队协作,增加创意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我们期待通过合理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体系更加科学、智能、个性化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