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一生南征北战,一统六国。自称功过三皇,德高五帝,晚年修筑的秦始皇陵更是气吞山河、磅礴伟岸。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向来有“以坐北朝南为尊”的说法。可作为始皇帝的嬴政,却把陵墓修建为坐西向东,这与我国古代时期频繁征战迁移和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讳大有关系。

·秦朝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作为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乱世,兼并扩张战事不断,各个诸侯国之间虎视眈眈。

建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秦国一开始便是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在位期间实施种种举措,大力发展,称霸西戎,因此位列“春秋五霸”。

秦孝公时期开始商鞅变法,一系列改革使秦国一度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劲国家。若想在乱世中存活,就要不断强大自身。若想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就要不断杀出重围。

在嬴政之前的国君们凭借最大本事,让秦国站稳脚跟。

在前辈们打下的城邦的庇护下,在国力日益强盛下,嬴政胸中滚滚燃烧的野心让他有了一统六国的想法。经过几十年征战,韩、赵、魏、楚、燕、齐先后被灭。

三公九卿的设立,郡县制的颁布,度量衡的统一。秦王嬴政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秦朝的版图越扩越广。

“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始皇的贡献毋庸置疑。权威虽大,习俗不忘。

秦国的最初领地位于甘肃一带,即中西部。自古秦人有墓葬里死者的头颅一律朝向东方的习俗,以此来祭奠先祖,也代表秦人不忘初心,心怀故土的精神。

秦始皇深知多年征战的艰辛,更为深刻地体会了先辈守邦的不易。因此将秦始皇陵的方位建于东边朝向的意义,也就有迹可循。

秦始皇至死不忘自己是大秦人,秦陵园的修筑不仅是为了自己有安身之所,更是向无数为秦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祖缅怀致敬。

·大局为先,礼仪随后

因长期分裂动荡,秦始皇半生都在为维持大一统局面而操劳战斗。命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防止割据局面再现。

秦始皇为了控制国内疆域,修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所巡之处,皆刻纪功,以示威严。为了抵抗境外匈奴的入侵,先后修筑长城、直道、五尺道。

秦始皇为了统一大业耗费精力,财力,人力,好在结果还算如愿,经过秦军的殊死拼搏,秦朝疆域扩至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秦始皇唯恐死后天下再次大乱,用生命打下的万里江山哪能陷落?他无法接受拼搏半生的事业灰飞烟灭,这是他心头最重的牵挂。

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不允许山河坍塌,即便是处于另一个世界,无法亲力亲为,仍要向东眺望,镇守天下。

秦始皇除了是一位人人敬重、八面威风的始皇帝,也是一个懂礼仪、知轻重的彬彬公子。

据《礼仪·土冠礼》记载:“认主人东面答拜,乃宿宾”。在秦汉礼仪中,主坐在东。秦始皇身为一国之主,自然应面向东方。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鸿门宴说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在特殊场合一旦坐错位置就是对别人的冒犯,从中都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古人的礼仪是一种融于血液,刻于骨髓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无论尊卑贵贱,无论男女老少,知廉耻懂礼仪是一门必修课程,正如《论语·季氏》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礼节可以使一代国君自我规范,可以使一个国家强盛不衰。

·始皇帝的晚年祈愿

壮年时立下功劳无数,晚年的秦始皇开始变得残暴昏庸,一心只想追求长生不老,奢靡度日。若有人能实现皇帝的长命心愿,那后半生必将荣华富贵。于是许多人听信谣言,斗胆一试,去向皇帝请示带上人与财出发寻长生不老药。

徐福便是受秦始皇之令东渡远洋寻药第一人,他告知皇帝仙山仙人的存在,率领上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寻觅。可神仙药从来都不存在,徐福苦苦寻找无果,也再没回来。

对于他的失踪,后人有三种传言。

一是找药无果不敢面对皇帝,怕砍头之罪,便另谋出路;二是徐福东渡到日本自立为王,即《日本国史略》中记载:“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三是徐福死于大海,无踪无迹。

除此之外,也有方士尝试炼长生不老仙丹,无果,便以欺君之罪被逮捕杀害。晚年的秦始皇深陷长生术无法自拔,因此许多人接连丧生。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也与此有关。

秦始皇数次派人东道寻仙,可总是杳无音信。陵墓向东,或许秦始皇一直在等待着仙人的消息。

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一直是功过参半,他立下的丰功伟绩造福世世代代,因虚荣之心铸下的弥天大错也影响了后人。

事到如今,我们仍在努力破除那些在中国盘踞上百年的封建落后思想,迷信便是一大陋习。

现在许多人功成名就或者大富大贵后,就开始拜佛烧香。他们担忧,担忧辛辛苦苦搏来的益处灰飞烟灭,担忧再次一无所有。

这种心理一旦变得不可控,欲望的沟壑将无法被填满。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被反噬。现代人的这种行为中,存在晚年秦始皇的影子。

综上所述,秦始皇陵朝东而建的几种说法基于此。对于中国古时的任何事态,我们一直是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未断绝,一言一行都前后关联,一撇一捺都有迹可循。从秦始皇陵的朝向问题上,我们便可以学到不忘本来,方得未来的道理。

无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来历出于何意,对于我们,对于中国都是宝贵的财产,是连接古今的记忆桥梁,绝不能使之成为沧海遗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