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制度是极其野蛮、血腥的一种殉葬制度。比起死后将人间享受的奇珍异宝带入地下,古代君王甚至想要把自己心爱的妃子乃至于宠信的臣子都一块带到地下去。

这些妃子大臣中,固然有和君王感情深厚,君王一死他们就甘愿同赴黄泉的。但是考古工作者发觉了那么多存在残暴人殉制度的古代帝王陵墓,发现这些殉葬之人的骸骨,多数情况下,要么是遭受钝器击打导致死亡,要么就是有中毒迹象,还有的则显示出生前被绑缚的状态——显然这些人的殉葬,绝非出自自愿。

秦穆公的陵墓,就有多达160人的殉葬规模。这其中不乏有为了秦国发展壮大而殚精竭虑的大臣。如果秦穆公不把他们拉了一块去死,这些臣子在他们的位置上,还能继续为秦国发光发热。可是秦穆公这么一折腾,显然会让秦国在他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人才断档和朝局动荡的情况,这是人殉制度对君主的国家造成的最为现实的的不利影响。

正是因为活人殉葬太过于不人道,后来才改用了各种各样的陶土、木头制作的人俑用来替代。而每一个把孝道和仁政挂在嘴边的封建帝王,也往往在是否死后需要人殉葬这件事情上斟酌再三。不过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却在活人殉葬的事情上有过反复。

明太祖朱元璋恢复了殉葬制度,他驾崩了以后,生前的宠妃就和他一块入了土。其他宗室藩王也有样学样,比如秦王朱樉的妃子王氏,就被迫殉葬了。建文帝朱允炆,甚至给为朱元璋殉葬的宫女给与表彰,还赏赐他们的家属,表示出了对这种和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残酷制度的鼓励态度。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支持活人殉葬,陪葬的妃子里有许多朝鲜妃子,朝鲜史料记载“哭声震天”。

常被揶揄“土木堡战神”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重掌皇权以后,也下旨要求弟弟明代宗的妃子们去殉葬。不过,明英宗自己晚年,却清楚明白的表示,不需要任何人陪葬,彻底终结了大明皇室的活人殉葬“传统”。

清朝则在入关之前就存在殉葬制度了,比如努尔哈赤的妹妹病死了,两个倒霉的侍女就被迫殉葬了。后来努尔哈赤自己死了,他的大福晋阿巴亥就为他殉葬了。入关以后,这个被明朝后期的皇帝视作糟粕的制度,清朝皇帝又给捡了起来。传教士汤若望就回忆说,董鄂妃病死的时候,顺治皇帝让三十多个宫女太监给她殉葬。

网上有传说康熙死前让大臣隆科多殉葬,雍正继位后才知道老爹真是大智慧。这纯属是无稽之谈。因为御史朱斐曾经上书痛斥殉葬的弊端,所以康熙十二年,他就昭告天下,彻底废除了奴仆为主人殉葬的活人殉葬制度。天子金口玉言,一贯要脸面的康熙,又怎么会在死前自己打自己的脸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