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都曾经去山东祭奠孔子,以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还曾写过一首关于孔子的诗歌:《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首诗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皇帝诗。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一共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的四万多首诗歌,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只是选取了唐诗中最家喻户晓的311首诗,连诗鬼李贺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没有入选,那唐玄宗的这首诗又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孔子既然被历代君王尊为孔圣人,那么他的形象应该是光辉而伟大的,但是唐玄宗却偏偏不这么写,而是另辟蹊径。

读第一句诗歌,映入读者眼前的孔子,一辈子都在忙碌不安、四处奔波。唐玄宗在这里先是发出了一个疑问,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尊敬的孔老夫子,您这样一生四处奔走,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唐玄宗的这个疑问也是有出处的,《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鲁国人微生亩问孔子:“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花言巧语,而是我想劝谏世人的毛病太顽固了,改不了。”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人看到了对子贡说: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孔子听了却说:“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为何要一生奔波劳碌,只是为了实现说服君王施行仁政,阻止天下不停的战乱,让黎民苍生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令人同情,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锲而不舍又令人钦佩。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鄹邑大夫,如今这里还是鄹氏人的城邑。汉鲁恭王刘余曾经为了扩建宫殿破坏孔子的旧宅,听到金石丝竹之音,才停了下来。后人对孔子出生地和居住地的敬仰,体现的人们是对孔子一生功绩的认可。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象征吉祥的凤凰不出现,孔子嗟叹自己生不逢时,象征太平盛世的麒麟出现了,却被别人捕获,孔子悲叹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孔子曾对子贡说:“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梦到自己坐在殿堂的两柱中间,接受人们的祭奠,大概是要死了。 如今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经过曲阜祭奠孔子,不就是实现了孔子曾经的梦想吗?对孔子的祭奠,不仅仅是凭吊古人,更代表的是孔子的理想在如今的大唐盛世终于得到了实现。

孔子一生孜孜追求而不能实现的仁政,在当时没有找到认同的君王,但作为后世帝王的唐玄宗是理解的,孔子为苍生谋福的理想正是与唐玄宗不谋而合,唐玄宗就是孔子要找的那位理解儒家仁政的贤明君王。 唐玄宗在这里表达的意思,不仅是祭奠孔子,更是要身体力行地践行孔子的理想,让他一生都没有实现的追求在大唐变成现实,这首诗是赞美孔子的盛德,其实背后也是对大唐太平盛世、大道治国的自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