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实习生王玥 上海报道

在对流量的追逐中,互联网平台跨界金融业务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数据资源,这为它们提供了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从支付、理财到信贷,互联网巨头们正逐步构建起自己的金融服务生态。

两大短视频巨头的跨界

3月21日,快手通过其关联公司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

在正式获牌前,快手就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布局。目前,快手应用程序现已集成了一系列金融服务功能。在快手应用程序的“钱包”功能中,用户可以通过洋钱罐和度小满借款,最高额度可达20万。此外,在快手小店,用户可选择支付宝、银行卡或者微信服务,目前尚未推出分期付款或先用后付的选项。

字节跳动,作为另一家短视频巨头,其金融业务的拓展同样引人注目。

自2020年起,字节跳动便开始积极布局网络小贷领域,通过收购和自建的方式,逐步构建起自己的金融服务体系。

字节跳动的金融布局始于今日头条,2017年7月该公司尝试在宁夏银川申请网络小贷牌照,但最终未果。2017年11月互联网小贷公司自暂停批设,此后字节想要获得小贷牌照仅能通过收购,但字节跳动并未停止其小贷业务的探索。

2018年,今日头条推出了“放心借”现金贷产品,与中银消费金融、新网银行等机构合作,提供高达20万元的借款额度,标志着字节跳动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此外,抖音还推出了“抖音月付”,允许用户在抖音平台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选择月付作为支付方式,享受分期付款的便利。但此时,字节尚未获得小贷牌照,随着业务的扩张,没有牌照的制约越来越大。最终,字节跳动在2020年3月收购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网络小贷牌照。

规模的进与退

快手与抖音本就同属巨大的流量平台,有大量助贷和小贷公司将其视为广告投放的主阵地。流量巨头亲自下场开展小贷业务,如果不加限制,对其他机构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业务负责人王剑伟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快手App上每周看财经相关内容的用户高达1.6亿次,其金融广告转化率是一般用户的19倍,但只有12%的人被分发了金融相关的商业广告和内容”。

通过拿下小额贷款牌照,快手可以直接介入金融服务领域,将流量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的直接收益,实现流量的高效变现。

不过,目前无论是抖音和快手的小贷业务依旧在监管和合规的关注下谨慎开展。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抖音内部对其自营的贷款产品“放心借”跟其他机构的产品是一视同仁的。在年初对抖音规模讨论的回应中,抖音旗下的放贷机构中融小贷相关负责人公开曾表示,“规模增长已经不是2024年内部的首要目标。”

确实,据内部人士透露,监管对于抖音贷款规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其将贷款规模在2025年压降20%。

规模的增长受监管的制约外,还有注册资本金的要求。监管要求,网络小贷在与金融机构的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去年12月,中融小额贷款就将其注册资本从90亿元增加至190亿元,增幅高达111%。这是字节跳动自成功拿下小贷牌照后的第三次大幅资增,也意味着其目前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公司。

增资变更完成后,中融小贷的股权比例并未发生变化,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80.5亿元持股95%,放心借运营主体深圳智领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出资9.5亿元持股5%。股权穿透后,张一鸣为中融小贷的实际控制人。关于此增资,中融小贷相关负责人当时对媒体回应称,此举是为提升对抖音生态内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增资,加大自有资金投入。

贷款之外

互联网平台在获取流量之后的变现手段之中,金融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实际上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中,快手已经落后抖音。

字节跳动进军金融领域始于2015年,并自2017年起通过并购等手段,相继获得了保险经纪、证券投顾、支付、网络小额贷款、商业保理和融资担保等多项金融服务牌照。2018年6月,字节跳动获得了首个金融牌照,通过全资控股华夏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得了保险经纪牌照。2020年8月,通过收购合众易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21年1月,成立了海南字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1年10月,抖音成为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后不断增加注册资本。2022年6月27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设立深圳市智永慧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北京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字节还曾经获得过证券业务的牌照,设立海豚股票APP,但由于日活太低,出售给华林证券。

而快手是在2017年开启金融征途,陆续申请了“老铁支付”、“老铁电商”、“老铁严选”等商标,涉及网上银行、保险信息、金融管理、信用卡支付受理等服务,但直到最近才获取一张小贷牌照。 

金融机构有资金但需要突破流量,互联网平台流量巨大但想要变现,两者的结合似乎顺理成章。小贷行业的一位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表示,目前监管对此的态度依旧谨慎,互联网平台利用流量和技术的优势从事金融业务存在金融和技术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还是希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此外,大型互联网平台进入领域也存在着垄断与不公平竞争,技术可控性、稳定性风险,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