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为什么点名让一个男人陪葬?这事究竟是真是假?
人殉制度是极其野蛮、血腥的一种殉葬制度。比起死后将人间享受的奇珍异宝带入地下,古代君王甚至想要把自己心爱的妃子乃至于宠信的臣子都一块带到地下去。这些妃子大臣中,固然有和君王感情深厚,君王一死他们就甘愿同赴黄泉的。但是考古工作者发觉了那么多存在残暴人殉制度的
多尔衮母亲阿巴亥年轻,又深受宠幸,为何最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在努尔哈赤实力日益攀升之际,为保住乌拉部不被其所灭,还尚且年幼的阿巴亥由布占泰做主,嫁给了大她31岁的努尔哈赤。老早便卷入政治风云,并且精明能干的她非常有手腕,其灵活利用后宫斗争,成功拿下了大福晋的位置。史书记载阿巴亥风姿绰约,而她也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先
豪格:曾与皇位仅一步之遥,若不是此人的安排,他就是皇帝了
前言清朝初期,豪格这个名字本该与皇位紧密相连。然而,尽管他离登上皇位仅一步之遥,若不是此人的安排,豪格就是皇帝了。然而,这位阻挡他命运的人物是谁?他为何要这样做?是出于无奈的权衡,还是深藏不露的智慧?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转折点上,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角
孝庄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多尔衮都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之中孝庄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的关系是清晰无比的,可能有疑问的就是和多尔衮的关系。孝庄与皇太极的关系。满蒙联姻在清初(后金),是清朝奉行的最基本的国策,为了联蒙抗明,所以满蒙双方都会互相娶或嫁对方的公主或贝勒。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皇位的继承方式竟发生过四次转变?你知道是哪四次吗?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位的继承制度无外乎就两种:一是“立长不立贤”,即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而在西周以前,基本上都是以“父死子继”或者是“兄终弟及”的方式实现王位的传承。当然了,嫡长子继承制也是维系宗法制的有效制度之一。不过总的来说
爱新觉罗子孙去哪了?北方一小镇藏着满清皇族后人,依然崇敬先祖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是清朝最尊贵的国姓,就像汉朝国姓是刘,唐朝国姓是李一样。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爱新觉罗氏曾经显赫一时,但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它的光辉也一去不复返,与很多满清贵族一样,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也纷纷改姓。“爱新”这个词,在满语里是“黄金”的意
清宫最悲惨女人,二嫁成皇后,为丈夫出生入死遭弃,后被亲儿杀
虽然成为皇后可以母仪天下,让家族能够得到无上的荣耀。但事实上很多后宫女子的一生,相当的悲惨,甚至不如普通的民间女子,起码她可以和丈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今天我们要说到的富察衮代,虽然曾在努尔哈赤面前极度受宠,但后来的下场却极其悲惨:不仅丈夫对她极度嫌弃,而
康熙九子苦争皇位,为何不愿当个逍遥的王爷?
九子夺嫡,惨烈异常,康熙千古一帝,南征北战,晚年失策,祸起萧墙,让人惋惜。然而,话说回来,康熙的这些儿子们也不让人省心,贵为皇子,为什么非要争皇位,安心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安心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能有这样的美好结果谁还要提着脑袋去争皇位,这个想法
大清亡了107年,为什么还有人在看守皇陵?国家给他们发工资吗?
1911年是辛亥年,中国的封建帝制的帷幕已经开始缓缓落下。在袁世凯以及各方势力的施压下,隆裕太后代表清政府,于次年2月12日宣布清帝退位。从1912年到2019年,大清已经灭亡了107个年头了,早已成为了历史书上的一页。但让人困惑的是,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在自发地为清朝守护
努尔哈赤第11子:被皇太极夺爵位,被顺治处死
巴布海,努尔哈赤的第十一个儿子。顺治元年(1643年),巴布海与儿子阿喀喇被处死,全家被抄没,着实可悲。努尔哈赤的24位子女中,巴布海是个悲剧人物,比褚英还要悲惨。褚英得罪了开国“五大臣”,努尔哈赤丢车保帅,将其处死。褚英被处死,子孙后代并未受到牵连,杜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