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时,徐达的两个儿子站在了不同的阵营,结局都很悲惨

大家都知道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他一生戎马,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和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本来,按照徐达如此功勋,其儿子们安享富贵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没想到大明王朝闹起了内讧,燕王朱棣和侄子建文帝为了皇位展开了长达三年多的战争。此时,

朱棣迁都北平,仅是为了体现天子守国门?那你就错了!

今天的北京能够拥有上千万的人口,高楼林立,即是我们首都又是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而北京之所以有今天的繁华也得益于朱棣迁都北平的决定。而朱棣之所以从南京城迁都北平,最主要的原因是:树挪死,人挪活!1403年三月,蒙古士兵攻入辽东,对辽东地区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

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为什么1个半月就垮了?因为这场仗没打赢

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自己的政权——大顺,此时的李自成麾下已经拥有百万大军,西北和中原全被其掌控,就下一步战略发展方向,大顺新朝的大臣们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以牛金星和李岩为首的两派意见。牛金星是举人出身,是最早跟随李自成

戚继光惧内,落魄时原配落井下石,卷家产回了娘家

只要是提到历史上的抗倭名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戚继光,我们的民族英雄,为大明王朝的安稳奉献了几十年的时间。他所创建的戚家军战斗力非常强,在东南沿海所向披靡,让倭寇闻风丧胆。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竟然惧内。戚继光非常怕老婆,当然戚继光怕老婆也是有原因

大明王朝1566郑必昌明知道改稻为桑是个死局,为什么还要往里跳?

在《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中,郑必昌虽然明白改稻为桑的计划充满了风险,但他还是决定投身其中。他的智慧在浙江官场中是屈指可数的,当改稻为桑的升级版2.0出现时,他已经察觉到了朝廷的动荡。郑必昌接到京城的消息,得知海瑞和王用汲是由裕王推荐,而高翰文则是小阁老派来的

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三个条件,答应就投降,后崇祯拒绝,明朝灭亡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我们回到了公元1644年3月。此时,大明王朝已经因为内忧外患而岌岌可危。距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已经过去了276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强盛的大明帝国如今却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日薄西山。特别是闻名遐迩的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

与清兵联合灭掉李自成,吴三桂打的什么算盘?错在哪里痛失大明?

在明朝的末期,很多的朝廷的重臣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中坚力量,文武百官等。战死的战死,另寻出路的另寻出路,却只有吴三桂最后背了个大锅,被形容成是清朝的大汉奸,在人们心目中是极为被鄙视的,那么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条路呢。而且当时来说他也并不是走投无路,如果真是逼不得已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答了8个字救了全寺的人

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至皇位的传奇人物,其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感慨,更充满了深刻的启示。在朱元璋的早年,家境贫寒,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使得他不得不面对家破人亡的悲惨局面。在绝望中,他选择了投靠寺院,希望通过出家来寻求一线生机。然而,寺院的

贵州深山藏着20万明朝遗民,隐居600年,只因朱元璋的一道命令

这个古村落名为天龙屯堡,位于贵州安顺的深山之中。走进这个村落,仿佛穿越回了明朝,居民们依旧穿着明朝的服饰,保持着明朝的生活习惯。这个村落的起源与明太祖朱元璋紧密相连。朱元璋,一个从贫苦中崛起的皇帝,曾经是一个和尚,甚至在街头乞讨,但他最终战胜了蒙古人,建立

方孝孺和朱棣的廷辩,不过是两个疯子之间的撕咬

明太祖朱元璋以乞丐之身,经过数十年摸爬滚打,最后登上帝王宝座,这样帝王之路是空前绝后的。朱元璋的江山来得着实艰难,老朱自然希望朱家江山能够千秋万代,他在生前做了许多部署,杜绝了一切能够颠覆大明王朝的可能性。可惜事与愿违,老朱死后第二年大明江山就惨遭战火的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