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一生精研国学,贯通儒释道,涉猎百家言。大师一生四处游历讲学,从不停下弘扬优秀文化的脚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先驱者。

他曾说过:人生在世,无非是三个“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是啊,我们都需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那么如何克服这三个“欺”呢?大师提到,有三种基本错误不能犯。

一、德薄而位尊

“德”和“位”的关系在这里其实有两种解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品质德行配不上,或不适用于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和高度。第一种是,道德修养水平低下,品行不端,为人处事手段卑劣;第二种是,为人友善,人品也靠谱,但是他的才华和能力并不适用于这个职位或这个项目。那么,如果再不注意及时调整或修补,这个位置怕是坐不稳,而要拱手让人了。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薪资和福利待遇,还要“货比三司”。精挑细选后决定入职,入职不过一个月,就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个岗位,工作节奏跟不上,工作任务常常完不成,人情世故也拿捏不妥当...又开始跳槽找工作。反反复复,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位,白白浪费了很多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间。同样,在职场中,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要发挥领导学艺术,“德”和“才”缺一不可,才能让竞争对手和手下的成员心服口服,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智小而谋大

这个错误是说,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智慧过于浅陋,格局不够大,却想要去谋划难以实现的大事。现实确实如此,当你的谋略跟不上你的野心,再雄心勃勃也是徒劳,如果心生歪念,还有可能误入歧途。

生活中,耍小聪明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他们肚子里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一次两次偶然的小收获,就让他们觉得投机取巧也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其实,只是养成了他们好高骛远、不想选择正规渠道、不能吃苦耐劳的惰性。而且,如果长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才能有限,一意孤行地对待每一件事,不听取他人的想法和建议,不考虑后果,可能会一次次经受失败的打击。


三、力小而任重

这里的“力”,可以是能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毕竟承担重任或担当要职,为了完成一个大目标,缺少一样就可能导致事情进展的不尽如人意。这个错误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不自量力”,所以以卵击石后,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能力。有的人不管是才识、见识还是胆识都有所欠缺,但可能经不住那个高处的诱惑、或架不住旁人的怂恿和激将法,自愿或不得已地承担了重任,其实对于完成目标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

其次是人力。现代社会中,有不少年轻的创业者,虽然元气满满,但是准备不充分,对于人才的选择一再地退而求其次,导致整体实力一开始就落入下风,后期更是难以发力,整体气氛疲软消极。成大事者要明白,自己和团队的“力”加起来的形成的“合力”才是最优解。既然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就应该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拧,把人力资源发挥到最大限度。


最后是物力和财力。这两种“力”是必备资源,所以不仅要正确利用,还要留意观察是富余还是缺失。创业市场上也有两种体现,一是对市场和形势预估不当,以为万事俱备,没成想在最后一步被挡在了门外;二是不够有恒心,觉得这个项目难以筹备就选择放弃,再选一个也觉得不行。因为一时的巨浪,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可以“登船航海”的机会。

苍茫一生,如白驹过隙。回望过去,不禁感慨曾经太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自己,怎么没能早点认清自我,认清周围的环境,认清脚下的位置呢?白白犯了那么多不该犯的错误。德行、智慧和实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交叉,但又真的缺一不可、需要匹配啊!

看到这里的你,是否有所收获呢?你又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呢?南怀瑾大师的观点,总是不同于一般学者,给人带来的思考是很厚重的。大师的一生始终在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命脉而奔波,他的波澜一生就是最好的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