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眼中,上古帝王尧和舜皆是有大德之人,他们并没有把江山社稷据为己有,而是为了部族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将帝位传给了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贤德之人。可是到了大禹这一代他却坏了规矩,禹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是一个家族所有了,形成了《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局面。


       古人将这种帝位传承方式称为“禅让”,尧和舜也因此成为古人眼中最贤良的帝王,后世帝王为了美化自己,也常常将自己与“古之尧舜”比肩。而禹则因为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在德行方面无法与尧和舜媲美,所以被排除在了五帝之外。
       三皇五帝的说法有不少版本,尤其是其中的五帝,更是有着许多不同的记载。关于上古五帝的归属,最被人认可的当属《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只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人当得起五帝之称。


       在历史上,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后世的权臣为了夺取皇位,也往往逼迫皇帝行“禅让”之事。当然,后世的禅让跟上古时期的禅让根本不是一回事,后世帝王禅让皇位其实都是被逼迫的,而上古时代的帝王禅让都是心甘情愿的。
       到了近代,随着各种史料的不断发掘,人们发现上古时代的所谓“禅让”,其实并没有古人认为的那么美好。尤其是《竹书纪年》出土之后,人们才发现,上古时期的王权传承其实还是通过不断的争斗和兼并来完成的。


       而且,通过对上古五帝乃至夏商周时期的帝王世系进行考证后发现,原来“禅让制度”根本就不存在。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秦,其实都是黄帝一家人在玩,帝位的传承一直在他们这一个家族中进行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史记·五帝本纪》中上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间的关系。
       通过史书记载可以确定,颛顼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而帝喾则是黄帝长子玄嚣(少昊)的孙子,也就是说颛顼和帝喾其实是叔侄关系。而尧则为帝喾之子,尧兄长挚那里继承帝位,之后传给了时为平民的舜。


       舜的家族自五世祖穷蝉算起都是平民,可他实际上也是贵族出身,只不过到了穷蝉这一代家道中落。往上面几代推算的话,舜的出身其实大有来头,他的祖先是帝颛顼,按照辈分来说,他应该是帝颛顼的六世孙,正儿八经的上古帝王之后。也就是说,上古五帝,其实都是黄帝一家人。
       在上古五帝中,颛顼和帝喾的地位十分特殊,他们两个的后代形成了上古时代最主要的两条血脉,先秦之前的各个朝代帝王,都源于颛顼和帝喾的血脉。颛顼这一支血脉后世诞生了舜、夏朝和秦朝,而帝喾这一支血脉后世诞生了尧、商朝和周朝。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夏商周秦这四个朝代的帝王,其实都是黄帝的后代。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夏商周秦与黄帝之间的关系。
       禹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启,由此开启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而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禹其实是黄帝的四世孙,他的父亲是鲧,祖父是颛顼。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的祖先是契,他是喾的儿子。商朝之后是周朝,而周朝的祖先后稷也是喾的儿子。也就是说,“武王伐纣”,其实是一场家族内部争夺权力的战斗。


       周朝之后是秦朝,而周朝又分为东西二周,其中的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直到秦朝完成统一大业。而秦的祖先是伯益,他的祖父业父是皇帝长子玄嚣(少昊)的曾孙,祖母女修是颛顼的孙女,也就是说,秦始皇的祖上也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从上古时代一直到秦朝建立,其实都是黄帝一家人在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呢?通过各种古代史料的考证,这大概也是古人的一个特色,那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继承帝位的正统性,硬给自己找一个有名的祖先。而上古时代谁最有名?答案自然就是黄帝了。就这样找来找去,最后都找到了黄帝身上,反正这种事在当时也没法考证更没人关心,于是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击败项羽成为皇帝。这一次刘邦换了一种玩法,他并没有乱认祖先攀附黄帝,而是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封为太上皇,自己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不过,刘邦虽然没有攀附黄帝,可他却开了皇帝神化自己的先河。《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之母是与龙感孕生下的刘邦,所以刘邦也被认为是赤帝之子。自此之后,历代帝王大多迷恋神话祥瑞之兆,很少出现攀附祖先的现象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