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7月,襄樊之战正式爆发。
这是一场颇为复杂的战役,因为此战成就了一代战神关羽,打出了《三国志》中唯一的一例威震华夏的彪炳战绩。
——但这场战役,同时也葬送了蜀汉政权的光明前途,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彻底破产,蜀汉政权急转直下......
后世学者对于这场战役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此战是绝对正确的战役,只是惜败于运气和东吴政权的偷袭;也有人认为,此战是关羽的擅自做主,是一场一开始就错误的战役。
由于关羽与当时的当事人皆已死去上千年,因此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不过陈寿等人留下来的史料,却也为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
借着这些零星破碎的历史记载,我们重推当年的那场战役,看看关羽到底做的对,还是错?
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与否的结局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关羽襄樊战役的时候,刚好刘备集团正在和曹魏集团进行汉中大战。
虽说在《三国演义》中,汉中大战刘备碾压了曹操,但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刘备打的还是比较艰难的......
在这早期,有马超和张飞两人的受挫,有赵云迫不得已的空城计,甚至还有张郃对刘备的“骑脸输出”。刘备能赢,关键在于夏侯渊的糊涂账,还有法正对其正确的指导。
最终算得上是一场较为惊险的获胜,而且胜利果实也被曹操夺取了不少。
说完了刘备这边的情况,我们再来看关羽这边。
假若关羽老老实实的呆在荆州,那么当时蜀汉政权的格局会有什么变化呢?
——答案是没有任何变化。
蜀汉集团拿下汉中地区,荆州依旧是“三分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集团拿下汉中也是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所以根本无力补充关羽的实力,也无力进行由荆州而上的北伐战争。
因此,关羽选择按兵不动,最多只能维持现状,不能对北伐有丝毫优势,好像三足鼎立的格局不会被改变。
有人就会借此指出:相比较于后来蜀汉政权全军覆没,这个结局虽不能算好,但绝对称得上是不错的现状。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里得提一句,在古代的战争中,从来都不是一种静态的形式,而是一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动态形式。很多时候,并非是硬要做蠢事去冒险,而是可能的变数,逼得我们不得不去改变。
站在蜀汉的角度来看,若关羽真的熟悉未来的结局,他可以按兵不动保有胜利果实。但他的另外两个对手曹魏、东吴会就此甘心吗?
当然,曹魏政权经过汉中大战也是浑身伤口,短时间之内不会针对关羽。
可是东吴集团,就肯定按捺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公元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并且在7月正式进位汉中王。
此时的刘备占有益州,而且专有荆土。此时的局面已经在形式上,客观上形成了荆州居上流,随时都有并兼的可能。
而且若我们分析荆州的历史地位时,会发现,荆州对于东吴而言是绝对的水上生命线,决定了国运。
孙权曾多次向蜀汉索要荆州之地,结果刘备拒绝交还,而且在公元215年,刘备引兵5万下公安,和孙权对峙,双方差点打了起来。
迫不得已,因为汉中之战的爆发,刘被割让了长沙江夏和桂阳三郡。
割让土地,使得关羽内心愤怒难忍;荆州的安全问题未能解决,又使得东吴政权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在刘备打败强敌曹操后,眼看着刘备要一家独大,东吴政权绝不可能坐以待毙。
——此时,孙权必然会向关羽发起挑战,而且也必然会联合曹魏政权两面夹击。其后果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可能会更窝囊。
因此,荆州成为战场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唯一的选择就是是被动挨打,还是主动出击?是抓住机会,还是坐以待毙?
二、发动襄樊之战背后的隐情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大方向的分析,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争夺,在一些细节上的利益上,蜀汉政权和东吴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例如,汉中之战爆发时,刘备和孙权两面夹击曹操,二者都受益颇丰。若二者可以以瓜分曹魏政权为可能,根本利益上的争夺可以进行缓和。
——但可悲的是,孙权聚集全国之力,居然在逍遥津之战被张辽打崩,本人差点被杀,中层干部几乎被斩尽杀绝。
此时,孙权看不到自己吞噬曹魏政权的可能,他就不得不将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矛盾重新回到荆州这里。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要不要坐以待毙,去面对不顾一切的孙权,以及随时可能卷土复仇的曹魏呢?事实上关羽没必要坐以待毙,上天给了他太多的机会。
首先是公元216年10月,曹操率领大军与孙权大战于合肥,曹操损兵折将,不得胜。
而后是刘备汉中大战,重创曹军于定军山,曹操亲自前往长安压场子。
孙权和刘备在东西两个战场痛揍曹魏政权,曹魏政权的数10万军队疲于拼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军事实力,也严重地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如此一来,就导致了河南地区的极致动荡......
公元218年,陆浑民孙狼等兴兵杀县主簿作乱。
冬十月,南阳吏民苦徭役繁重,宛守将侯音反,执南阳太守。是年甚至发生了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攻许烧承相长史王必营”的事件。
总之整个曹魏政权遍地起义遍地动荡,士兵疲乏,百姓怨声载道,大量士兵开始逃离军营。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襄樊地区虽然有心腹大将曹仁镇压,但由于东西两面战场的频繁作战,襄樊地区的兵力十分薄弱,
到最后只有7军,兵力大约不过三四万人
,还要到处镇压叛乱。
正如曹魏扬州刺史温恢曾忧心忡忡地说:此地虽然有贼人不足为忧,而畏征南有变…关羽晓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与此同时,公元219年7月,刘备进位汉中王上言汉献帝书中历数曹操之罪,并且表示要“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裂。”
而随着宣言的公布,刘备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要求他代表自己北伐曹操。
看到没有?关于北伐不是自作主张,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想不坐以待毙遭到双面夹击,此时大好机会怎能错过?
三、襄樊之战中关羽的表现
当然也有人批判关羽北伐就算了,为什么没有防备自己的后方?
——其实这也是无稽之谈,关羽自始至终就没有相信东吴政权。
史书记载,公元219年7月,关羽集结荆州水军万余人,步骑2万余人,总计3万余人北伐。但史书着重强调他多留备兵。
其中就包括:命
荆州治中潘嗜典
州事、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供给军资,沿江设置屯侯,即岗哨以监视孙吴。
关羽是做了细致准备的,而且是留足了部队的,否则他也绝不至于只带着3万多人出战。
但话又说回来,三国之中,蜀汉政权最为弱小,曹魏政权最为强大,关羽仅仅只3万多人,真的能够建奇功吗?答案是能。
正如前文所说,其实守军也不过七军,曹仁留守数千人,其他由于禁庞德率领3万人全军出战。结果3万对3万的大战,却在8月被关二爷水淹七军,尽数俘虏三万人(史书原文)。
——这是何等恐怖的战损比例?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戚继光的那种小规模作战能与之媲美。
总之,此战彻底打破了曹军的胆气,曹仁甚至准备弃城而逃。但天不佑季汉,突然杀出了一个满宠,他力劝曹仁不要弃城而走,否则“洪河以南非国家有也”,于是曹仁勉强据城而守。
而由于当时涨大水,关羽虽然水淹七军,但也严重阻碍了步骑兵攻城,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眼看着相反守不住了,曹操大为恐惧,害怕许都不保,于是决定迁都至邺城。
在此关键时刻,又有一人跳了出来,此人就是司马懿,他力劝曹操:“刘备和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于是怂恿曹操联合孙权内外夹击关羽。曹操用其计,立刻找到孙权,并得到其大力支持,开始筹谋阴谋偷袭关羽后方。
之后曹操转手就将这一信息泄露给关羽,和被困守的曹仁,曹仁得信后信心大涨,抵抗力更加强悍。而关羽军心开始动摇,他已经开始陷入困局。
但关羽刚刚“梁、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因此自信心过于膨胀,不甘心就此错失北伐之良机,于是决心不顾孙权,将自己的安危全托于糜芳和傅士仁之手,而且将留守的荆州主力全部调往北方,决定再次冒险一搏。
但这一次关羽似乎玩大了,他低估了自己的威慑力,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尖刀队”,没想到在曹魏政权那变成了“核威慑”。
史书记载,曹操命令徐晃进行紧急救援,而且随后调动12支关中军约5万余人,调集包括张辽夏侯惇在内的26军约10万余人,加上各自支援部队人数达到了近20万人。
可以看出,此时曹操几乎倾全国之力要绞杀关羽......
而让人更目瞪口呆的场景,其实还在后面,关羽艺高人胆大,居然毫不畏惧,先是调动刘封和孟达合兵助威,之后又让糜芳和傅士仁全力支援军队物资,只是最终结果都遭到拒绝。
由于兵少将寡,粮草严重不足,又被数倍于己的大军围困,关羽的末日来了。
当时面对这一绝境,关羽狂飙突进,继续和曹魏政权死战,数战于徐晃,颇有胜绩,之后又轻率5000军队冒险突进,却因兵力不足,遭到各方围堵而失败。
最终,北伐之战失败,但关羽的破围之战成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东吴白衣渡江,糜芳和傅士仁不放一枪一炮直接投降,关羽陷入绝境,被抓斩首。
总结
这就是历史上的襄樊战役,关羽的表现绝对没有水分,绝对称得上“威震华夏”。但他不该在20万大军围攻的时候,选择继续死战,也不应该让荆州过于空虚,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但其他的,就跟他无关了,例如突然杀出来的满宠,临危受命站出来的司马懿,还有让人崩溃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降。
——当然还有最根本却又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小国想要消灭大国,一般不能取决于一两场战役。而小国之崩溃往往就在于一场要命的战斗。
因此,其实在真实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关羽的表现依旧称的上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作为蜀汉集团最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他不应该被人因为此战,而被人贬低。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关羽之战的失败让人叹息,让人悲痛,甚至
让很多人都有些无法接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