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这部剧,讲的都是七八十年代间发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世事变迁,各种千变万化。

剧中的每个角色经历的各种事都有讲,直到过完一生,但是唯有一点一直没提到,就是“光字片”的历史。

关于光字片,剧中只提到过一点,它是由五条街组成,分别是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代表了“仁义礼智信”也充分表达了这里的人的一种信念,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直到我看了《人世间》原著才明白,光字片的历史并不简单,而且这块土地上还曾经发生过许多不好的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个北方省的一个省会城市,向居民颁发了城市户口本以后,产生了一个新的行政管理区,名叫共乐区。

这个地方的人群复杂,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又一批从苏联逃亡过来的人,举家搬迁,在这里建起了异国家园。

十几条大大小小的街道,有商店、电影院、旅馆、医院等等,虽是逃亡者,却过得还是一如既往地贵族生活。

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富农或小地主,还包括受亲友牵连的中农。至于为什么逃到这里,只是因为离他们的家比较近。

后来成立共乐区,他们便是那一带地方最早的侨民。他们在这里同样是农民,但却与我们不同,他们注重环境,所以他们的家园成了那一带的风景,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拥有农业土地。

再到后来因为灾荒战乱,从山河四省的方向又来了一大批流民,他们不可能全都在城里安家,于就是纷纷落脚此处。

这些流民就地取材,建起了临时之家。短短几年,出现了一排排的泥草房,像农村似的。比起逃亡者,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悲催。

后来“九一八”事变后,铁路被日本人控制,他们在离此处一里地的地方建起了员工宿舍,后来成为正式军营,当地居民和逃亡侨民都陷入了诚惶诚恐之境。

直到日本人被打跑,他们才逃脱了这种困境。一些胆子大的当地人,去日本军营拿走留下的好东西。不只是物品,还有慰情舍里没地方逃的日本女人,她们自愿跟随他们离开。

还有些没地方住的人,便直接和日本女人住进了军营。

只是好景不长,不就一支苏联军来到这里,占领了此地,把他们都赶走了。不仅如此,苏联军还和当地的逃亡者家庭发生了关系,在大庭观众之下,和主人家的妇女搂搂抱抱。

直到那支苏联队伍出发,许多人纷纷相送,年轻的中年的妇女哭哭啼啼地与官兵拥抱亲吻,依依不舍。

后来又来了不少抗联的同志,他们接管了那些营房,一部分住,一部分办公,一部分建成了医院。

不仅如此,还普查人口,组织民工,维护治安,由此这个地方才算安稳下来。

在成立共乐区后的十年里,发生了极大变化。建了机场,一条柏油马路从机场直通市里,将共乐区一分为二。

不仅如此,路的两边种上了树,建起了六七幢五层的楼房。那些由狭窄的土路形成的小街有了街名,如光仁街、光义街,光礼街。

住在小街上的人家,也有了门牌号。每条街上都有一处公厕。

周秉昆的家便是在一条街的街头,紧挨着公厕,每到夏天都不敢开窗户。

人们的住宿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发展经济。在共乐区,有两座工厂,分别是拖拉机制造厂和亚麻布厂,它们在全市都小有名气。

另外还有一个酱油厂,叫作“松花江酱油厂”,两百余人,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共乐区还有两所中学,五所小学,一所二十人左右的医院,一座四百平方米的商店,十几处粮店。

所以说,所谓的光字片,说白了就是由以前的当地人和流民们聚集在一起构成的新区,不过是在旧貌的基础上换了几处新颜而已。

感谢阅读,以上就是看《人世间》原著才明白,光字片的历史不简单的具体详情,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就请点个赞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