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天下人只要只要提起刘备,便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刘皇叔”。刘备正是靠着积攒的好名声,收罗了关羽、张飞等一众能征善战的猛将和诸葛亮、法正等足智多谋的谋士文臣。刘备对这些辅佐他的文臣武将们态度非常好,礼贤下士,将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和老师,然而他在夷陵之战中却有一句无心之言,逼死了一个五虎上将,凉了蜀汉所有老将们的心,这句话是什么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公元221年,刘备为给死去的二弟关羽报仇,集结了七十万蜀军(演义中数字)讨伐孙权,摆出一副不灭孙权誓不罢休的架势。然而在出征前夕,刘备的三弟张飞又被范疆、张达两个小人所害,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江东。
       刘备和孙权新仇旧恨一起算,带着大军杀气腾腾杀向江东。当时刘备士气正盛,关羽和张飞两人的儿子关兴、张苞两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其中关兴斩杀李异,生擒谭雄,张苞刺死谢旌,生擒崔禹,旗开得胜,刘备得到报告后,非常高兴,关羽和张飞两个结拜兄弟后继有人了。刘备由于太高兴了,情不自禁说道:
       “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其他年轻将领听了没什么感觉,但是老将黄忠听后,心中不是滋味,尤其是其中的“老迈无用”四个字,他越想感觉说的越是他。在五虎上将之中,黄忠的岁数是最大的,许多人或多或少说过黄忠老了的言语,如关羽便说过“老卒黄忠不配与他并列为五虎上将”的言语,诸葛亮分配任务时,或多或少也有老将难堪大用的意思。
       因此,“老将、老卒”等字眼就是黄忠的逆鳞,无论是谁说“老将无用”,他都会急。此时刘备无心中说了类似的话,黄忠便急了,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将还是有用的,还是能堪重任的。他于是带着五六个亲信便私自去和吴军交战去了。
       刘备也意识到自己的“口误”,并没有责怪老将黄忠,而是叫来关兴和张苞两位小将,带兵前去相助黄忠,见好就收,千万别有闪失。


       黄忠虽老,但不减当年之勇,他虽然七十多岁,但他“尚食肉十斤,臂开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马”,总之他就是不服老。老将出马,一个顶两,老将黄忠在两军阵前,不到三个回合便斩杀吴国大将潘璋手下部将史迹,又恶战一番杀败潘璋。但是黄忠没有见好就收,他在第二天继续和潘璋交战。黄忠一心想为关羽报仇雪恨,在潘璋败走时,紧追不舍,在追赶三十多里时,中了吴军埋伏,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边潘璋,后边凌统,四员吴将把老黄忠围困在垓心,旁边山坡上还有马忠射暗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黄忠的肩窝被马忠一箭射中,差点儿从马上掉下来。幸好关兴和张苞两员小将及时赶到,救走黄忠。但是黄忠由于年老体衰,箭疮迸裂,已经进气少,出气多了。刘备亲自来探望黄忠,内心非常自责,悔不该说“老将无用”之类的言语。最终黄忠失血过多,一命呜呼。


       如果不是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老迈无用”,黄忠也不可能在情急之下出战证明自己,他也就不可能死在战场上了。因此,刘备“老迈无用”的无心之言,在客观上逼死了老将黄忠。
       当时跟随刘备出征的老将只有黄忠,如果蜀汉其他老将,如赵云、马超等老将在场,听到刘备老将无用的无心之言,很可能也会伤心。因此,刘备的无心之心,不仅逼死了老将黄忠,还伤了所有蜀汉老将们的心,令所有老将无地自容。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一定要注意啊。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