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和越南文化的关系

越南独立之后(938),由于越南社会历史的特殊条件,越南社会对政治、教育、文化思想、社会关系等产生极大的需求,儒家文化得以慢慢渗透进越南人民的生活之中,使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越南文化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到地域文化等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代表儒家文化的上流文化和代表越南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文化价值取向并不是各不相关而是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种文化相异而互补,这体现了越南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带有鲜明的“越南特色”。

越南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接受

儒家文化通过很多方式在不同时期渗透到越南,其中汉朝封建政权的侵略方式被视为主要方式,儒家思想因此被视为统治越南和同化越南文化的精神工具。

在这里,有利于统治和同化的内容才会得到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播一边带有中国封建政权的利用性一边带有强制性。儒家伦理被运用于塑造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人伦关系、理想人格,这个经验已经被统治越南的中国封建政权利用和继承,但不是全部的儒家内容都被越南引进,只有一部分符合外邦统治阶层的利益的内容才被引了进来。

所以,在中国郡县时代,越南接受的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小部分内容。

儒家文化因素除以侵略方式传播到越南之外,也以跟随中国儒士或商人的方式传播至越南,而其中包括失势儒士和政客儒士或是自行或是被放逐到越南。

从汉朝到唐朝末期,中国历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动,不少失势儒士因罪而被放逐到远处,他们因害怕和担心而逃到越南。他们进入了越南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时间点也不相同,但他们却能是在新居住地共同参加传播儒家文化的活动。他们传播儒家文化的首要原因都是出自他们本身的愿望。

统治政权对他们采取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事情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且朝廷使者认为这样可以加深越南和中国的友谊,为对外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让越南人有机会更进一步接受儒家文化。

明朝的侵略和统治使儒家文化进入越南社会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动。儒家从北方统治阶层的工具变成了巩固越南人意识的一种武器,然后成为了黎初朝代重组社会的工具以及有效管理国家的工具。这个时期,儒家文化在教育、科举、官员制度、刑律、礼仪等领域通过一系列活动强烈地侵入越南,主要体现在儒士官员在朝廷的地位上。在黎朝皇帝的统治下,儒家已经被彻底运用到治国上。

这个时候,儒家文化成为正宗的思想体系,它拥有主流的地位,并在社会文化很多方面上有着深刻影响。大越国家在黎圣宗在位时期也已经发展到东方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模型,这个时期典范化模型的儒家文化一直被维持到近现代时期。在越南,统治阶层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儒学,建设一个长久和稳定的封建政权,以及培训官员队伍。因而加强了儒家文化的政治、道德标准。

在越南,儒家的经典书本主要来源于中国使者或越南朝廷使者到中国后被赠送的书本,很少有越南使者有钱购买中国书本并带回国。大部分书籍依靠抄写,但抄写的就避免不了出现错误。总的来说,因为薄弱的经济条件、学习资料少接触范围狭窄等因素影响了儒家的发展。

同时,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儒家文化在越南异常的传播和学习情况,儒家文化不免在越南走了很多弯路,其原有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免发生了改变。

越南歌谣的发展

不能简单地以书面文学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越南歌谣的发展阶段。因为民间文学特别是歌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中日新月异的。每个民间文学作品的运动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一起发展变化的,所以划分歌谣的发展阶段要基于体裁分类,基于民间文学体裁在每个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运动。

为了倾诉人民的情感及满足心灵生活的需要,歌谣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发展。像大多数民间文学体裁一样,歌谣在越南社会的早期发展阶段,伴随着音乐和舞蹈就已产生。歌谣产生于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歌谣是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歌谣是声音、节泰和语言三者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它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从 10 世纪至15世纪,歌谣在独立的越南,蓬勃发展。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许多价值观在歌谣中得到恢复,并被绝大多数人民认可、接受。

此时越南歌谣的形式没有那么多样多种,但它的来源十分广阔,村落社会中人的交往、劳动、祭祀或宗教活动都会产生歌谣。歌谣以六八字诗体居多,大部分学者认为越南民间歌谣创作来自于人民的演唱活动,传统歌谣的六八字体与民歌有密切的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越南民间歌谣不仅受越南书写文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歌谣的格律,歌词,还表现在许多诗歌的意象,修辞当中。关于这一点,从中国和占城对越南的影响中可以窥见一斑。

从 15 世纪到 20 世纪,伴随越南民族的壮大,许多歌谣逐渐在全国广泛流行,歌谣的语言逐渐演变为越南民族文学的语言。

15 世纪至 20 世纪上半期,伴随喃字文学的长足发展,民间歌谣对官方文学的影响有了新的表现。首先,歌谣语言影响了儒士喃字诗歌的语言,而儒士诗歌的贡献也推动着民族文学语言的建设。许多喃字文学作品甚至汉字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人民性。

从 15 世纪到 18 世纪上半叶,民间歌谣对官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容而非表达形式上。从 18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民间歌谣对士文学的影响在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逐渐达到了顶点。

从 20世纪初至今,越南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巨大变动。由于社会结构和阶级斗争运动的深刻变化以及民族解放战争的复杂性,在越南歌谣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

法国侵略越南令它与整个越南人民形成矛盾。此时,出现了一些儒士和人民对法国和阮朝的抗战运动,这场斗争在越南的历史上留下了闪闪发光的一页,并借由越南歌谣作品的形式流传开来。因此,此时期歌谣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人民对敌人的斗争。

1945 年,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国家独立。1975年越南国家统一,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越来越发达。在这种情况下,越南歌谣逐渐脱离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出现了新的写作阶层和许多新形式的艺术。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影响

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南重视男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贵任所以相对来说男人的地位比女人更重要。因此,越南歌谣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两分两合性:他们既是儒家文化中成长的人,也是越南原生文化中成长的人。

同时在越南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之后,越南原生态文化与儒家文化相互交融、并行存在。所以歌谣一边歌颂恋爱中的男女自由、民主,一边描述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被动性和附属性。

通过儒士的传播,儒家文化对越南文学艺术形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南儒士接受的儒家文化是从中国儒家文化中来的,但在越南,儒士接受的儒家文化并不是真正的儒家文化,而是在越南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已经“变异”了的家文化。

越南儒士文学审美方面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注重实践性世俗性、古典性、规矩性、强求性等等,它在很多方面受到儒家文学的影响,又对越南歌谣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儒家的经典作品如孔子的《诗经》、董仲舒的文学,以及越南儒士的一些经典作品,它们的语言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一些哲学性的辩论,对越南歌谣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以及精致性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民间歌谣的语言成为一种多彩多样的精致的文学语言。

儒家道德对越南歌谣的主题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越南政权以直接的方式推广儒家人伦道德,使民间习俗向儒家道德靠近。在封建政权与儒士们的积极支持下,儒家的孝道概念逐渐成为越南人民精神生活的教条与原则,儒家教育子女必须对父母孝敬,教育人民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家庭有责任。

同时越南人把“忠”当作一种重要的美德,“忠”是社会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与尊严的量尺之一,儒家之“忠”的深邃内涵被越南人当作千古不变的教训来思考和追随。因此,儒家思想的“忠”对于越南人品行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歌谣是越南人的精神画像。儒家文化在越南人的生活观念、处世方式等方面留下了比较深刻的痕迹,从而塑造的越南传统文化使越南歌谣既带有越南原生态文化的气息,又更加多元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