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2日讯(记者 谭梦桐)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4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高速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各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从生产行业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工业行业发展向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41.2%,集成电路制造增长21.6%,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8.2%。

“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到,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多个领域均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行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充分说明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产品领域看,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较快增长,1-2月份,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2%和49.5%。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增长25.6%,充电桩增长41.8%,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增长89.8%,绿色低碳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印证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等绿色低碳产品的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不仅充分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朱克力表示。

从投资领域看,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2位数增长。

从新业态看,新业态保持活跃。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9.8个百分点。

朱克力指出,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数据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看来,未来中国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经济质量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中国经济、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新质生产力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势必能够获得第二增长曲线,再创经济辉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记者注意到,除了宏观数据向好,多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也已“遍地开花”做好部署。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出,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培育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市提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同时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出,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发展现代化产业集群方面,上海市提出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

此外,还提出了加快布局新型储能、智能穿戴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推进粤芯三期、华润微、广州增芯、方正微等芯片项目建设,推动肇庆宁德时代一期、江门中创新航一期等项目稳产达产。

发展低空经济,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人工智能方面,统筹做好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安全性评价、行业治理等工作,集中力量突破底层技术,鼓励大模型行业创新应用。

此外,江苏省提出,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黑龙江省提出,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海南省提出,聚焦种业、深海、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强政策引导,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理念,为各地有序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朱克力表示。

朱克力进一步指出,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避免“一哄而上”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盘和林举例说明,如沿海发展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外向型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比如内陆中部地区借助科研机构和高校优势,集中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比如西部发挥好能源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以绿色化实现节能减排。

“各地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找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实施差异化策略,通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创新发展道路。”朱克力坦言。

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更多就业

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和上年同月相比下降0.3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朱克力表示。

朱克力分析认为,首先,新质生产力领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其次,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发展也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使之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提升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就业生态,为“稳就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新质生产力给予劳动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鲇鱼效应”,从而促进劳动力充分流动,发挥着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因此,应当继续加大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其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就业市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盘和林也指出,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劳动力和产业发展相匹配,这也就要求高校、职业教育要培养当前市场有需求的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上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