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货大国的农业科学家们,又“整新活儿”了!世界上第一个龙眼与荔枝杂交的新品种,“脆蜜”在我国诞生!

这在全球还没有谁做到过,龙眼和荔枝杂交究竟有多难?



生殖隔离是什么

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会交配、即使交配也不会生出有生育能力的新个体。这实质上是一个生殖隔离的层次问题。即不同物种间的隔离首先表现为行为上的隔离( 不同物种间不会发生性兴趣) ;其次是遗传隔离。遗传隔离又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合子前隔离( 不同物种的精和卵不能形成合子 ‚如:鸡兔的精卵就无法结合) 和合子后隔离( 不同物种的精卵形成的合子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成的杂种个体没有生殖能力 ‚如:骡子就没有生育能力) 。



不过,在植物物种间 ‚生殖隔离的作用似乎并不像在动物物种间那么严格 ‚有些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植物物种可以通过人工杂交的办法产生介于二者之间的新物种。例如:用小麦和黑麦杂交可以产生兼具小麦和黑麦特性的自然界并不存在 的新物种—小黑麦。通过选育 ‚可以获得兼具小麦丰产性和黑麦抗逆牲的小黑麦品系。这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都在研究荔枝龙眼的杂交种

而荔枝和龙眼是无患子科植物中最重要的两种乔 木果树 ‚由于树体高大 ‚童期长 ‚遗传组成高度杂合 ‚ 常规育种进展比较缓慢 ‚但自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外果树工作者对其进 行了大量的生物技术研究 ‚在细胞水平和 DNA 分子水平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除此之外,农业学家认为,荔枝和龙眼分属于无患子科的荔枝属和龙眼属,它们在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抗逆性等方面带有很多互补的有利基因,如果能将荔枝与龙眼的基因进行相互交流,将对 荔枝和龙眼的种质改良与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

所以从9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开始尝试了荔枝和龙眼的杂交配种研究,龙眼和荔枝属于远缘杂交是指种间、属间或亲缘关系更远的分类单位之间的杂交,可以突破种、属界限的限制,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难度也非常大,比如月季和梨都是蔷薇科的,你能想象月季上结出了梨吗?

国外著名农学家Mcconchie 等曾经进行过荔枝与龙眼的属间杂交研究,对比了荔枝和龙眼分别作为父本时,花粉在雌蕊柱头的萌发情况 。结果表明荔枝作为母本,龙眼作为父本,授粉后花粉能够萌发并生长到雌蕊子房内。

脆蜜

而以龙眼作母本,荔枝为父本时,花粉管极少能生长到雌蕊子房内 。最终在荔枝为母本,龙眼为父本组合中获得了 6 株实生苗, 并通过同工酶鉴定出了荔枝与龙眼的属间真杂种 。

但是它们的实验最终都没有形成可以长久培育的新品种,龙眼和荔枝的杂交属于世界性的难题,而华南农业大学的刘成明教授从2007年开始就在研究荔枝和龙眼的杂交工作。

中国成功实现

2007年的时候,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 、早熟龙眼 、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 硖 龙 眼 为 父 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 。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 。结果表明,在紫娘 喜×石硖 、石硖×紫娘喜 、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 号×紫 娘 喜 4 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 35 株。



这个是如何实现的呢?刘成明教授综合运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手段,他们对荔枝的花粉进行了伪装,科学家们在盛花期之前,在龙眼和荔枝刚开放的雄花上,采集花粉,然后将龙眼的花粉用紫外灯照射12小时以上,让它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再与健康的荔枝花粉混合,送到龙眼柱头上,这时的龙眼柱头被一种化学“秘方”迷惑了,还以为来的是龙眼,“被骗”的龙眼,就这样成功获得杂交苗。



拥有杂交苗之后,没有这么容易就可以选育成一个新品种的,2010年,69株属间杂种苗定植在华农校内基地。再往后,经过数年的栽培试验,直到2014年,才最终优选出SZ52杂种优株。2015至2017年,团队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而直到今年,“脆蜜(SZ52)”终于通过了新品种评定的现场鉴定。这也就意味着,“脆蜜(SZ52)”已经可以进入量产阶段。

位于从化鳌头镇水西村的脆蜜基地采摘期能持续至9月中旬,明显延长了龙眼的鲜果供应期,产量可以达到4000~5000公斤,而随着未来的进一步推广,脆蜜酱进入寻常百姓家。



“脆蜜”同时具备荔枝果肉鲜嫩的特征,它的果实近圆形,果皮呈黄绿色,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1.5 g。而它的果肉较厚、呈蜡黄色,可食率70.8%,糖度高达20-24%,吃起来果肉嫩脆,完全无渣,且风味清甜多汁,具有香气。

而且作为晚熟品种,“脆蜜”杂交的优势令其拥有耐低温、抗寒性强的特征,也就更容易实现高产稳产。除此之外,“脆蜜”以其晚熟性和抗寒性可以使龙眼产区北移,扩大产区,拉长产期,将来中秋节我们也可以吃上新鲜龙眼。

“脆蜜”的意义,不仅在于吃货餐桌上的新突破,更是在于,当世界上所有人都说“不可能”的时候,还有中国的科学家,敢于站出来,并将这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杂交得来的品种对人有没有影响

那很多人就很担心,这样的杂交会不会导致水果基因突变,改变了自然法则,从而对人体有害。

那这完全是想多了,其实自然界存在许多的天然杂交现象,比如我们现在吃的普通小麦,就是天然杂交而来,大约50万前,小麦属的乌拉尔图小麦和山羊草属植物拟山羊草发生天然杂交,形成了野生的二粒小麦;大约8000年前,栽培的二粒小麦偶然与又一种野生山羊草属植物节节麦发生天然杂交,并再次在生殖隔离前闯关成功,最终形成了异源六倍体的普通小麦。

还有芸香科的柑橘家族以混乱不堪著称,几乎所有的种都是宽皮橘、柚和香橼这 3 个野生种的后代。这个家族几乎任意两个种碰在一起就能杂交,以至于杂交后代一大堆:柚和宽皮橘杂交产生了橙,宽皮橘和橙杂交又产生了柑,香橼和酸橙或柑杂交又产生了各种柠檬,柚和甜橙杂交又产生了葡萄柚......这在一系列的杂交种,存在这么一个规律,即香橼只当爸,柚子只当妈,而宽皮橘既能当爸又能当妈。

杂交可以诞生更加适合的优势群种,杂种优势群是指 一 组遗传基础丰富 、共祖关系 密切 、主要特征特性趋向相近和 一 般配合力较强的 自交系类群 。每个杂种优势群群内的 自交系相互杂 交,没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而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 自 交系相互杂交,则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 凡两个可 获得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群间的杂交方式称之为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简称杂交模式。

我们最熟悉的杂交水稻就是如此而来,事实上,我们现在吃到的葡萄、苹果、西瓜等等水果,都是农学家不断选育而来,和它们在自然界的面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