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在生活当中是否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可能是由于长期作为一名咨询师,职业的原因使我在人际交往的场合,总是会不自觉地去观察他人的表现和特征。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jung)曾经将人的人格类型区分为内向型(Introvertedtype)和外向型(export-oriented),
       对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那些在人群当中侃侃而谈、发表意见的人和那些不善言辞、看起来总有些沉闷、话少的人。


       这两种性格本来难分伯仲,我们很难去评价什么样的性格类型是好的,什么样的又是不好的。
       但根据我所积累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来说,
       如果你只是一个在人际交往和情商方面表现平平的普通人,我建议你要远离话少的人。
       其实一个人话少的原因,无非在于两种,其一是他们年纪尚轻、缺少阅历也不谙世事,所以面对很多需要他们表达的场合会因为自己没有谈资所以感到紧张和茫然,进而显得木讷。


       还有一种就是他们内心的城府极深,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在倾听的善于同时通过他人外在的表现去探寻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判断和决策。
       别看他们不爱说话,但一旦有需要他们发言的关键时刻,他们所说的话则会掷地有声,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没有掌握充分的人际交往技巧,则很少有人会是他们的对手。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接近70%的成功人士都来自于话少的内向者,像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股神巴菲特。


       更为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他在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电影以及冥想。
       尽管在乔布斯的自传当中写道他在私下其实是一个寡言的人,身边的朋友并不多,也没有固定的伴侣,和家人也少有联系。
       但如果你去观看在苹果最鼎盛时期的产品发布会,你就会发现乔布斯的语言表达逻辑之顺畅,起承转合之间衔接得行云流水。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知,对于那些话少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他们只是不喜欢那种浮于表面的无意义交流。


       很多外向话多的人,他们会自豪于自己的能言善辩,看起来好像和谁都能很快地打成一片,就是我们俗称的“自来熟”。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话多的人,其性格内核往往不如话少的人稳定、有力量。
       根据著名的英国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关于话少者的“唤醒理论(arousaltheory)”,
       我们可以得知相对于话多的人来说,话少的人有更为准群的信息识别和筛选的能力,
       他们会在此基础上选择将时间花费在用于维护更深度的关系、探索与重要的人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与学识渊博的人进行更加实质性的思想碰撞上。


       这也就是说,
       那些在你看起来话少的人,可能只是认为和你没有什么交流的必要,所以才选择的沉默,这样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但真相就是对于大部分话少的人来说,他们都会根据场景的需要为自己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
       郭德纲就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我在台下和台上完全不一样,台下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喜欢和别人聊天,也不喜欢和别人唱歌喝酒,甚至和陌生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都不太乐意。”
       正因为话少的人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向内探索,
       因此当他们做决策的时候,他们只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也会更加直接地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因此他们在社交场合的惜字如金,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说话,而是他们在瞄准时机,揣摩对方的意图和打算,同时也让别人难以摸清自己,正是因为话少,所以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直击要害。
       根据耶鲁大学2018年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当中的内向性与情绪智力和推论社会心理现象的准确率成正比。
       通俗来说就是,这个人话少的倾向性越高,他的情绪智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情商”也就越高,同时他对于别人心理现象的把握也就越准确。


       话少的人常常能给人一种靠谱、做事情很稳妥、情绪管理能力强的感觉,
       有人把话少的人比喻成洋葱,我感觉是比较准确的,他们的内心不会轻易为人所知,而是需要一层一层剥开才有可能窥探到冰山一角。
       参考资料:JeanPiagetBiographie.(2020,January2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