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济宁报道

3月21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教育专场。大众网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02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全面创新创优求突破,加快建设全省教育高地,努力办好优质均衡、有力度、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会现场

在工作推进中,全市教育系统将遵循以下原则,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全市教育系统将健全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统筹管理,实现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全覆盖,不断提高党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全市教育系统将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持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全环境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人才成长有其客观规律。济宁是孔孟之乡,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育人智慧。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等。全市教育系统将进一步坚定教育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能、特长都不一样,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分类施策、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办学,对在某些方面确有专长的学生,通过个性化指导、兴趣小组等灵活教学管理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施教。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持续不懈地努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将有效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使教育的选择更多样、学生成长的道路更宽广,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

教育事关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绝不允许把“良心的行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破坏教育生态,加重群众负担。今年,济宁一方面将重点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管,指导民办学校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质量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另一方面,将通过强镇筑基行动、集团化园区化联盟化办学改革、乡村教育资源整合等,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质量生命线

提升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围绕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教研上来。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自习辅导等教学常规落实,向常规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二是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实效教研、高效课堂、有效作业和优质课后服务”,让学生在课堂“吃饱”在校内“吃好”,真正把学校育人主阵地建强建好;三是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探索构建“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体系,让发展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

全市教育系统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济宁将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建设,实施强基固本和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创建10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打造100个五星级标准教师党支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市教育系统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70%,普惠率达到94%;积极做好秋季小学一年级入学“次高峰”应对工作,确保12.6万名适龄儿童平稳入学;扩增普通高中学位,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62%以上;按照“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要求,积极构建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满足不同禀赋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五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强化高职院校产教联合体建设,促进“四链”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驻济高校加快发展,深化校地合作,为强市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数字教育战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教育系统将科学制定短缺学科、新扩建学校师资补充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4000人以上;实施教师梯队培养工程,组建260个“三名”工作室,遴选300名校长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弘扬教育家精神,选树100名师德师风模范人物。

着力完善保障条件

全市教育系统将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落实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确保“两个只增不减”;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加强校园安全风险研判、分析和排查整改,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持续抓好校车、消防、防溺水、食品卫生、校园欺凌等校园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维护师生安全。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就是全市教育系统的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全市教育系统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三争四敢抓落实,乘势而上再突破”的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六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抓手,不断增强识势之明、提高布局之能、掌握干事之道,奋力答好“教育强国 功成有我”时代课题,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