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关键胜负手当然是“东南风”了。

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12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是两路出兵的:

曹操本人率领主力从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出发,沿长江顺江而下,目的地是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地区)和柴桑(今江西九江)。

夏口是刘备与刘琦驻军的地方,柴桑是孙权驻军的地方。

另一路曹军由赵俨节制,都督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从襄樊(今湖北襄阳)出发,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目标是夏口。

《三国志 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曹操率领的主力冲在前面,与周瑜、刘备率领的水军主力在赤壁相遇,双方大战一场。

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有瘟疫流行,刚一交战,曹军就败退,退兵驻守在长江北岸,周瑜则驻军于长江南岸

一定要注意这个位置,曹操在长江北岸,现在叫乌林,周瑜在长江南岸,现在叫赤壁。

长江赤壁段的流向是从西南往东北方向流的,从地图上看,是往右上角斜着流过的。

曹操就在周瑜的西北方向,周瑜在曹操的东南方向

记住这一点,这很重要。

后来周瑜击败曹操用的是:诈降计+火攻计。

《三国志 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计谋的提出者和实施者是黄盖,黄盖假装要投降曹操,并与曹操约定了投降日期。

赤壁之战地图

等到那一天时,黄盖率领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将油膏灌入其中,外面裹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

又准备了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各自系在大船的尾后。

这里需要注意了:小船是用来给船上的人逃生用的,大船是作为火船冲向曹营的

曹操手下的将士听说后,都伸长脖子来观望,并指着船队说黄盖前来投降。

黄盖率领船队到了合适的位置后,将大船点火,然后船上的人上到小船上逃生,大船借助风势向江北驶去,一下子就把曹军营寨全给点燃了,被烧死溺死的曹军人马很多,于是曹操大败而逃。

如果有人在大船上,那肯定会被烧死。

即使不被烧死,也会被曹军射成刺猬。

而且史书有“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记载,也就是火借风势,烧到了曹操设在岸上的营地,没有东南风,怎么可能烧到岸上来?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大船是没有人驾驶的,是依靠风势吹向长江北岸的乌林,从前面分析的方位来看,当时刮的必须是东南风,才能让大船吹往长江北岸

那么问题来了,天寒地冻的12月份,长江上为什么会刮东南风?

曹操在长江北,周瑜在长江南

曹操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认为不可能刮东南风,才会对黄盖投降放松了警惕。

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借的,这当然是编造的。

其实这只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是长江流域独特的现象,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般来说,夏天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天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吹西北风。

但并非固定不变的,湖北地区会同时受到北方寒流与南方暖流的影响,当冬天受北方寒流影响小时,就有可能吹东南风,但这个是不确定的。

周瑜、黄盖等人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 ,他们知道了解这个风向,但曹操这个北方人直到失败,也没想通为什么冬天会刮东南风。

赤壁之战,曹操就败在东南风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