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某一天,禅师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禅师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对话让人拍案叫绝,可是如何落到实处呢?
人群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善待你。还有人知道你善良,就故意欺负你,随时都敢欺负你。
打心眼里说,你是害怕被孤立的,因此想要继续在群里混。但你越是这样,越混得不如意,人家会认为你软弱,进一步露出脸色。
因而,有人得罪你、欺负你时,默念以下几句话,你就赢了。
01
不理,敬而远之。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你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把所有的鸟,都变成喜鹊、画眉、夜莺,你还得允许乌鸦的存在。时不时还可以冒出一只秃鹫。
要知道,人家对你不好,是因为你太在乎了,导致矛盾升级。
北宋的苏轼,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就多次提出反对意见。
苏轼还自己请求外调,到地方去任职。本意是“眼不见为净”。可是他的内心,还是放不下变法的事情。
他写了很多的诗文,评价变法。
给朝廷的公文里,他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一番操作下来,苏轼就卷入了乌台诗案,陷入了牢狱。
直到苏轼被贬黄州,才醒悟过来,自己在乎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一次次受伤。
苏轼对自己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林子里,有雨落、乌鸦、松涛、溪流、游客、蛇、伐木工等发出的声音。都不在乎,你就会从容地行走。
若是你可以自己唱着歌走路,那就更美妙了。
人与外界相处,不仅要学会包容,理解,更要拥有“屏蔽力”。
生活总是纷纷扰扰,在一定的时候,要学会把心关上。
人性最不好的弱点,就是对什么都在乎,以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多,就是人群中的王者。还有很多时候,原本不知道,但是你打探一番,就知道了。
而聪明的人,恰好相反,会过滤多余的信息,也不去打听那些无关的信息,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也懒得求证。
与人保持距离,对方是否友善,显得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你可以活得自由自在。
哪怕他就在你身边,但是你不理会,那就有心灵、精神上的距离。
02
不气,善待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人世间最累的事,就是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不高兴,会问一问,是什么情况呢?
也会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最好的安慰,并且是不厌其烦的。
可是你要看清楚,天下人,不都是你的儿女。
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情绪,你都要负责,那么你就会精神崩溃。
有一位厨师,想尽办法学习,提高厨艺。
在宾客来的时候,他会问一问,大家喜欢什么,口味要如何调整。
经过多番努力,但是厨师还是不令人满意。因为同一桌人,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有喜欢甜食的人,有喜欢爆辣的人。
所有的人,都对厨师评头论足,让人很伤心。
有一位保姆,很有耐心。
保姆带好了孩子,但是孩子的父母不太认可,因为孩子一天到晚,还是有哭闹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保姆不够尽责。
保姆也反复研究带孩子的方法,但是后来被其父母辞退了。
离开雇主家,保姆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能力那么糟糕呢?
古人言:“巧厨难烹百人宴,一人难如千人愿。”
世界很大,人的三观,对事情的看法,都是五花八门的。你不能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你越要满足别人,越会让自己生气。
如果别人生气的时候,你还对着他生气,这就变成了火药桶。
有一种最糟糕的情况。人家说你几句,你就生气了。这时候说你的人,会说得更加起劲,希望看到你更多的笑话。
聪明的人,有这样的做法:人家生气,我不气;学会不生气,然后气死人。
对于别人的情绪,你无动于衷,那么对方反而会气急败坏,不是吗?
保护好自己,不气坏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03
不屈,默默翻身。
当你在欺负你、得罪你的人面前,有了定力的时候,那么你接下来,就不要一直消沉,而是让自己做大做强。
有人说:“你比人强一点点,人家会嫉妒你;你比人强一大截,人家会仰慕你。”
事来不翻脸,事过能翻篇。这才是高人。
湖北的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导致脑瘫。她一开口,说话口齿不清,还行动不便,长到三岁时依然无法坐立。
她摇摇晃晃去上学,被很多人嘲笑,欺负。
到了高中,她辍学了。父亲说,是因为有老师觉得她的字太难看,给了零分。
余秀华却说,不读是因为对她很好的班主任调走了。
后来,她变成了诗人。仍旧有人嘲讽。
再后来,她名气越来越大,还可以坦诚地对待所有欺负、得罪她的人:“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做人,不仅要忍,要扛,要看,更要自己成长。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更令人刮目相看。
04
别人对你如何,那是别人的态度。
别人如何诽谤你,那是别人的嘴。
你不能活在“别人那里”,你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广袤的世界上。
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几个人得罪你、欺负你,没有关系,更多的人在爱你。
就算一个爱你的人也没有,你还可以自爱。
从今天起,为自己做一件铠甲,抵挡伤害,也呵护人生路上的烟火。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