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长城,又名万里长城,我们今日所能看见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期的建筑。
       虽说是“万里”,但其实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然而,长城的平均高度方也不过只有7.8米。
       有人质疑:
       长城这么矮,到底防住了啥?
       更甚者,有西方的学者大肆叫嚣:
       就是你们秦始皇修的长城,把我们欧洲害惨了!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


       说起长城人们总会想到“孟姜女哭长城”的秦朝。
       而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重新修建了长城,至此长城已达2万米,鲜少有人记得早在“烽火戏诸侯”的西周便开始了长城的修建。
       而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不断,相互讨伐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而在此之下,各国为了扩张领土,积蓄力量,不断地把手伸向少数民族地区。


       长城是为了防谁
       西方戎狄大国义渠国纳为秦国领土,赵国扩张至位于今日的内蒙古附近的林胡以及楼烦等地。于此同时,燕国则由猛将秦开带领大胜东夷并一举拿下了辽东地区。
       虽其继续征战扩张的野心犹在,但各国的扩张却也只能止步于此,而长城也在此时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筑,其目的在于防守。
       如《史记·楚世家》中记载: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齐国修筑长城是为了防范楚国的进犯,然而上述擅长进攻的各国,却放弃扩张,继而选择修筑长城。
       他们又是想要防范谁呢?


       时过境迁,唯一不变的是我国的地势形态。
       摊开地图,不难发现,内蒙古至北虽然阳光充足但是气候干旱降水少,义渠以西就是现在的甘肃往西更是高山环绕降水少且温差大的地区,而辽东地区之外更是寒冷地带。
       这些地区较之中央地区,不利于耕种更不利于民生,毕竟春秋时期农业是极为重要的,而各国的长城便是建立在了此分界线上。
       分界线之外生活的,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游牧民族。


       这一民族靠天而生傍地而活,他们不能选择群居,因为一片草原只能够供养定量的牲畜,多一人就多一丝风险。
       游牧民族靠的就是蓄养的牛羊,每日吃食便是牛羊肉,饮的更是牛羊奶。遇上天灾,例如暴雪等极端天气,牛羊的存活便是最大的问题。
       他们徘徊在生死边缘,而为了生存就只有杀戮和掠夺。
       《匈奴列传》记载的“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便是此意。


       此时,毗邻地区老实的农民便好的选择。
       自此之后,战国之起,匈奴、东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便一直欺压位于边塞的农民。
       秦国燕国和赵国相互独立却有紧紧相邻,既想要自己不被匈奴侵犯,又想看到他们为了对抗匈奴而头疼的样子,各自筑立了长城,却又都留下一个豁口。
       这便给了匈奴可乘之机。


       但是也因有此长城,东胡以及匈奴等游牧民族,终了是没能如愿南下。不仅没能南下,更使秦国、赵国、燕国以长城为辅,多次成功反击了游牧民族。
       赵国大败匈奴之后,还未来得及喘息,便惹来其他游牧民族觊觎。
       随后秦朝的一统天下之势,更是犹如雪上加霜向匈奴地区袭来,在各地征用至数十万百姓。尽管劳民伤财,还是要将秦国、燕国、赵国修建的长城连在了一起。
       但也正因此,匈奴才被隔离在了城墙之外。


       秦始皇修建了长城,却也是件劳民伤财的大事,更有不少百姓死于长城。
       对此,后人毁誉参半。
       但是,在专家测量过后得出的结论,长城的平均高度不过是区区7.8米。
       那它又是如何起到防御作用的呢?


       长城如何防御
       长城虽不高,但是大都是建于天险之上,敌人想要越墙而入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此时的长城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
       而游牧民族作战,又离不开他胯下的坐骑,倘若只身过了长城怕也是有来无回。
       对于他们而言,只有毁掉墙体一个办法。


       尽管如此,长城虽不是固若金汤,但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这段时间足以等来援兵。
       更重要的是,长城不只是一面单纯的墙体。
       而是一个墙体为基配有城、障、亭、标的完整的防御体系。
       于此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通道。


       长城沿线间隔一定距离便有一烽燧,也就是“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传递信息的燃具蓬、火炬、积薪等。
       并且由此延伸出了多达64种的组合方式,用来传递不同的信息。
       倘使游牧民族此时来袭,点燃狼烟,长城亦能像如今的高速公路一样,引得援军顷刻而至。
       尽管而后有像康熙帝这样,对于长城的作用产生质疑的人,但是回溯历史,像皇太极这种能“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的也仅他一人而已。


       康熙因为自己的太祖,能几次越过长城长驱直入夺得天下,而认为长城的作用不大。
       就他个人而言,这一言论不错,但个例终究是个例。
       纵观历史,又能有几个皇太极呢?
       但是话说回来,长城的修建,对于中原地区乃至游牧民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长城的修建位于我国现在400毫米降水线附近,有效保障了中原地区农民的土地需求。
       而400毫米降水线之外的广袤地区,便自然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地区,他们赶着牛羊追随的水草随地而居。
       在这个人们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各自为战的地区,没人敢为人先冒着损失自己牛羊的风险,与他人合作。
       但是不破不立,绝境之地总会有人站出来,为了生活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冒顿单于,一位传奇人物的出现,改变了游牧民族的现状。


       冒顿乃君主头曼单于的长子,却因父亲喜爱小儿,而剥夺冒顿的太子之位另立小儿子。
       更是狠心,将冒顿送去月氏为质成了一枚弃子。
       可谁又能料到,冒顿趁头曼与月氏作战之机,偷来月氏的良马逃出生天。


       自此,头曼看到了长子的勇猛,更是给了他统领一万骑兵的机会。
       相传,冒顿此后制造出一种响箭,训练部下骑射的本领,并下令:
       凡响箭所指,不论何人必全力射杀,违者斩。
       他杀伐决断,在一次次训练中精心挑选信赖听令的部下。


       最终其父头曼单于,也死于响箭为号,左右数箭齐发之下。
       随后谨于忧患,将其后母弟弟以及旧部落抵抗之人全部斩杀,自立单于。
       他更是
       复兴匈奴,东行消灭了东胡,向西追杀月氏,南下吞并了楼烦,收服了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包括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
       转瞬间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强大民族。


       到了汉朝,匈奴对中原的侵扰仍旧不断。
       为此,汉朝又进一步完善了长城的防御机制,增加了天田、虎落等机关。所谓天田,就是城墙前洒下一片沙子,以便通过留下的脚印及时捕捉到敌军的动向。
       而虎落就是从天而降的尖刺型武器,可以有效抵挡部分敌人的进攻。
       关于长城到底防住了什么,显而易见。自此,匈奴对中原地区的掠夺已经非常困难了。
       既知中原不可轻易掠夺,这些游牧民族便只好另寻目标。


       长城害惨了欧洲?
       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巴菲尔德先生在《危险的边境:游牧帝国与中国》写道: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游牧帝国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在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诸国身上,从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侵略之潮。”
       欧洲史中也这样讲道:
       “忽然从东方出现了一群骑兵,这些骑兵一路上所向无敌,几乎打得欧洲各国毫无还手之力。”
       这些骑兵因为中原不可侵犯转,而将矛头指向了欧洲。


       这话不假,但是如果说欧洲是被长城害惨的,还需细细推敲。
       逐渐强盛起来的匈奴,被长城隔绝在外之后,向西进犯欧洲。欧洲的东哥特以及罗马帝国被打得无力招架;契丹和突厥族在中原惨败后,进而选择了西亚以及欧洲。
       而由成吉思汗代表的蒙古短短几十年,发动了三次战争,打击了花剌子模、钦察、斡罗斯、波兰、埃及等国家。
       由此可看,游牧民族被长城隔绝在外之后选择了欧洲,但是欧洲没有长城这种能够阻隔的建筑,因而毫无招架之力。
       单从这一点来看,游牧民族进攻欧洲确是有长城的原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且不说在我国秦汉时期已经实现了统一,能够一致对外抵抗侵扰。
       而当时的欧洲却仍旧是一盘散沙分为多个国家,还是农奴制社会而且不擅长作战。
       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侵扰之下依然是各自为战,因此逐一击破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轻而易举。
       秦始皇重修建长城的目的不在祸水东引,而是为了自身安全。


       假使长城不曾被修建,假使游牧民族的铁蹄踏入了中原。
       欧洲又如何可以确信,游牧民族就会就此满足而放弃当时能给轻而易举征服的欧洲?
       世人皆知,统治者的野心是极大的!
       他们永远不会满足现状,眼睛所看永远是远方,是未来能够纳入自己统治的待征服的领域。


       小结
       于我们而言,长城的修建历经多个的时期,是历代历朝统治者坚持的结果。
       中国能够一次又一次的抵御外族侵扰,绝对不是偶然!
       不管世人评价如何,在修建长城的这件事情上却从未懈怠。
       尽管只有7.8米高的长城,却坚实守护了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