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官网的信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比2023年多了51万人,再创新高。而今大考已过,填志愿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我也陆续有接到亲戚朋友的咨询,这其中就有不少是对汽车行业感兴趣的。
6月26日,受权威汽车媒体平台邀请,我和汽车安全专家朱西产教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媒体平台主编李子扬一起进行了题为“汽车大佬聊高考志愿”的网络直播,李子扬老师精心准备的很多问题“套出了”几位嘉宾的宝贵经验。
直播结束之后,我也对在直播中没来得及聊的一些话题进行了延展思考,现在连同直播本身的互动讨论一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关注汽车行业就业的家长、对即将要填报志愿的考生们有用!
【关键信息提炼】
汽车安全专家朱西产教授:
1、汽车企业一边在裁员,一边在挖人,是因为我们现在缺的是能够做新能源,能做智能化的人;
2、汽车产业的总年产值在2022年到了9.8万亿左右,而2023年就提升到将近11万亿;
3、新能源汽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强,30年后,攻守双方变了,欧美想拦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我觉得拦也拦不住~
4、汽车是一个包容性最强的产品,兼具了运动、文化、传媒、金融等,还需要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工程等人才,但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车辆工程;
5、学软件是吃青春饭,要进入汽车行业,本科生是不够的,汽车这么复杂的东西,不读完研究生不足以应对我们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高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节点,考得好的要把它当成下一段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即便没考好也不要气馁,不是只有清北的学生才会成才;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
1、新能源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大,但并不代表传统的技术行业需求小,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还是很有需求的,因为增程和混动车型都需要发动机;
2、在汽车行业里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肯定在未来至少10年以上,都是很主要需求的岗位和专业;
3、选专业也很重要,大家要做一些技术上的积累,可能对你终生受用;
4、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不满意,不要因为失落而造成心态的失衡;
5、在大学要涉猎的广一点,可以突出你的爱好,养成学习的习惯,不能逃避社会;
二师兄玩车创始人汪港:
1、亲子教育界有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内驱力,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领域时,必须得主动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处于一个相对有优势的一个地位;
2、高考到大学,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平台,要把它当一个工具看,而不要当做一个门槛;
3、进入大学不要轻松的过,否则很容易会给将来留下遗憾;
4、在学校里面要抓紧时间找实习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将来去跟车企对接的桥梁;
5、利用网络了解车企,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做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为将来进入车企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直播问答汇总】
01、读大学的专业和现今汽车行业的工作相关吗?
汪港:我硕士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学的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比如说像一些的机械原理,三大力学,还有像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汽车行业都有涉及,但跟车直接相关的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实不太多。
包括我们以前研发部门同事里面,有学材料的、有学高分子的、有学外语的等等,但整体而言车辆工程的比例居高。
坦白讲,如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到将来就业这一步的话,肯定会更好。
02、汽车行业到底有没有103万的人才缺口?
朱西产:我们现在确实可以看到汽车企业一边在裁员,一边在挖人,那么通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以机械工程为代表性学科的传统汽车人才过剩,但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是缺人的,所以车企是一边裁一边挖。
这里面提到一个点,传统方向的汽车人能不能往新能源的赛道上去转型?是有可能的。传统汽车人通过了摸爬滚打,就是对掌握了一些新能源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智能驾驶,我们说人工智能的一些知识,那么这些人是有可能被挖的,除此之外,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人才也不一定是完全来自传统汽车方向的,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原来互联网大厂的人被挖过来,因为人工智能的工作岗位它是相通的。
103万的缺口,是当时教育部针对智能新能源汽车这块发展的时候的人才需求做了一个调研,所以车企才会到处去挖人。
03、传统的机械工程方向对车企工作需求的匹配度有多高?
朱西产: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对汽车企业的需求的匹配度已经不足50%。因为现在的汽车不是一个纯机械的产品,反倒是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等专业,它们的匹配度在今天智能汽车的开发里面倒是能够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更希望的是车辆工程学科进行学科改革,然后培养出来能够完成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产业变革的这样的一个新型的人才。
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我们这些学校的话,在了解了汽车企业新的人才缺口之后,大概加了两组课程:一组是以电化学为基础的新能源方向,一组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方向。加上这两组课以后,车辆工程对传统的车辆工程的话,跟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匹配度还是有60%甚至更多的。
我们相信,加上这两个课程以后,车辆工程依然会成为现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急需的专业人才方向。
汪港:大概10年前我在车企的时候,汽车工程师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像车身、内外饰、底盘等等方向,大概2017、2018年的时候,部分车企开始陆陆续续的准备往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这3个新方向去拓。
从我最新和车企朋友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其实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这3个方向的人的数量和传统汽车方向的人配比已经是1:1了,而且在新方向上的人的配比还在增加。
04、汽车行业相关的专业方向是不是热门专业?
朱西产:我觉得依然是!
大家也知道,新能源汽车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强,甚至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出口了。我们说,中国的汽车工业用了30年的时间,30年后,攻守双方变了。所有的人都想开一辆好车,那么我们看到,在电机动力的加持下,电动车的动力性是燃油车没法比的。
纯电动车虽然有一些使用环境的限制,但插混没毛病,并且,插混是有油能跑,有电也能跑,有油有电更好,适应性反而更快。
我们现在选专业首先第一想到的还是就业。而看就业,至少专业得有足够的体量,才能够容纳学生就业。汽车我觉得是有体量的。
05、汽车专业方向的就业率高不高?
朱西产:汽车行业对就业率一直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几,是居高的,本科生不高,因为我们保研率就达到接近百分之三十多,再加上考研的,再加上出国的,我们既毕业的话近8%点的还是先考虑读研,那么就是预测的季度的话读完本科可能是不足以过,所以比较的话读研,然后跟着你的导师,自然而然师傅领进门就进入到了智能化新能源这个新的的赛道上去。
06、除了汽车专业外还有哪些专业毕业后能去车企工作?
朱西产:对汽车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就是汽车企业,谁二师兄在汽车企业干过,你就知道它其实什么方向的人都要。
汽车是一个包容性最强的产品,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像汽车这样又是制造业的龙头,然后还兼具了运动、文化、传媒是吧这些金融就是他什么人都有,当然里边的主体你还得把车造好。
对,需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车辆工程的。机械工程的制造类的工艺材料这肯定要然后自动化的、计算机的、软件电子信息工程的、软件的,这些肯定要。材料就是我们纳入到机械工程。材料工艺这肯定要的,并且它还广着,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一个车里边材料类型多了去了。如果说你觉得我真的就想进汽车厂,你第一选择还是车辆公司。对。刚才有位朋友我没进车辆工程,比如说我进软件了,当然也有可能进汽车,但数量上肯定没有车辆工程。
07、本科生去汽车行业是不是不好找工作?
朱西产:如果是车辆工程本科生的话,本科毕业就直接去车企工作未必是不行,就是知识结构不够。我们说软件行业是青春饭,学软件那个行业还真的是得本科出来,最后混的还蛮好的。但是,像车辆工程这么复杂的一个体系,我觉得没有经过研究生的阶段的话,可能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我觉得中国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读研。所以,高考的话首先选一个读研率高的学校,现在一些985校读研率可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建议要选择保研率考研率比较高的学校,这是进本科的第一个选择的目标。
08、如果专业有跨度该如何适应车企工作节奏?
汪港:我的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在上海大众,进入大众之后有些内容与之前在学校学的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是差异也很大,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后来进入到车企之后主要有4个方式来快速适应。
其一是带教师傅教学。我进车企的时候有带教师傅的,我师傅他带着我然后去接触车上面的整车开发的这些全流程,包括里面设计的一些细节;
其二是买书学习。自己买了一些书去做学习,当时买了很多陈新亚老师的书,他有很多那种比较科普性质的书籍,比如《汽车为什么会跑》、《汽车是怎样设计制造的》等等。
其三是沟通中学习。在做汽车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与不同方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工程师交流,然后去一步一步的去做积累。
其四是车企知识资料学习。一般的车企都是大型的,你像比亚迪有10多万人,然后奇瑞其实有也有大几万人,这样的大公司就意味着他们其实是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累,对新员工而言,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资料和文档,比如说历史车型的设计资料,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竞品对标资料,比如说各种跨部门的专业资料,这些资料就静静的躺在共享盘,只要你开通权限,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愿意去看,你可以学习很多东西。
补充李子扬老师替我总结的一个词:内驱力。当我们到了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发自内心不能被动学习,必须得主动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处于相对有优势的地位。
补充一个点,直播中学用总也有提到,他本人是学自动化的,然后现在在做营销。
09、如果想百万年薪的话应该填什么志愿?
朱西产:我觉得人工智能如果爬到比较坚固的位置的时候,百万年薪是可期的,但是太传统的专业不大现实。如果从同济大学的角度来入手的话,那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等可以关注。
10、未来5-10年传统汽车专业方向还吃香吗?
李学用:我觉得首先新能源方向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大,比如说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三电方面肯定是会加大的,但是也并不代表传统的技术行业需求就小了。我认为,作为汽车行业来讲,只要相关的,甚至包括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等,都还是很有需求的。因为未来的增程也好,混动也好,其实都有发动机。
传统的汽车行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因为去年包括今年的1~5月份,汽车产业如果算上上下游的话,应该是中国目前GDP的第一大行业,所以作为高考生报志愿的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此之外,在选择汽车行业里面,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肯定在未来至少10年以上应该都是主要需求的岗位和专业。
11、想做汽车营销工作什么专业比较对口?
李学用:
做营销的,我们现在有营销相关的专业,也有汽车相关的专业,像车辆工程这些,懂汽车也可以选择营销,而且我们内部还有一些转岗的机制,就是到了公司之后,如果你是做车辆工程的,做了一两年研发,想转营销也是可以的。
12、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学用:
选择学校和专业。
奇瑞是技术理工男,我还是觉得大家做在技术上的一些积累,可能对你受用终身,因为你会在某些专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学4年很关键,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也会受用终身。像我虽然现在做营销,也在管整个事业部的工作,不过我也是学自动化的,也是属于理工男,所以从我的角度看,大家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专业去深造,最好不仅是大学,而且是你毕业以后也想干这方面的工作,毕业10年、20年后还因为你的专业选择而受用终身,或者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发展自己,这个很重要。
13、进入大学之后有哪些建议?
李学用:说3点建议!
第一点,大家走入校园,可能直观感受不是梦想中的大学,因为通过高考三年的努力,你所希望的东西和大学能够给你的不一定一样,有人会相对有点失望,尤其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如愿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不满意、失落而造成心态的失衡,这个很关键。你应该把大学报到作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调整好你该做的事。
第二点,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在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儿,比如在高中三年苦读去考好的大学,那么在大学里面可以涉猎的广一点,可以突出你的爱好,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当然更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影响学习。要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儿,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导致后悔。在大学时光里就应该干大学生干的事,把它干到极致,比如说把社会实践做到极致,学生会的工作做到极致,某一科学到极致,在所有的社团活动里做到极致,我认为对你未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怕碌碌无为,只想着休息,哪方面都做得不好。
第三点,希望各位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且不能逃避社会。从今天开始就要想清楚,大学4年之后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继续深造,一定不能有逃避的心态,一定在大学就要想好怎么面对社会,逃避是没有用的,往往一个人及早做准备,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所以说,适应社会与你的情商、智商、社交能力、考试成绩、专业能力等等都相关,要从一开始进大学就想着4年后可能要进入社会,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勇敢一点,坚强一点,把自己在大学该做的事做到极致,然后再很好的进入社会。
朱西产:我们说,高三的学生高中这段已经结束,高二的学生明年要迎来高考,高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考得好的,你要把它当成下一人生下一段的起点,你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大学,那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即便没考好,也不要气馁,也不是说只有清北的学生才会成才,我本科是二本校,再努力工作以后再努力学习,然后1995年还是在清华大学的汽车工程系拿到了博士,然后后来有了同济大学的这份教职。
所以,考好了,我们要作为人生的下一个起点;考不好,不要气馁,再去努力,仍然还是有成功的可能好的。
汪港:从我的角度,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在大学里面去做。
首先千万不要觉得进了大学就可以躺平了,这是不对的。
第一点是能力培养。
大学时间里,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外一方面是优秀的学习能力、妥善的做事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阶段,其实比考绩点更重要。做到了这几点之后,进入到任何一个新的公司或者新的岗位,也可以很快就有适应性。
第二点是自我学习。
我觉得刚刚学用总还有朱教授也讲到,车企其实对于员工的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其实要求还是不低的,所以如果说在有空余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去借阅一些这种车跟新车相关的一些书籍,提前去看一看,系统性的梳理一下,包括现在国家其实宏观层面也在提倡这个把科学普及和科研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个方向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物了。我现在也做科普,所以写了《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一本书读懂智能低碳汽车》《一本书看懂智能网联汽车》等等,其中《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是2023年汽车品类新书销量TOP4,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汽车领域十大好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第三个点是实习机会。
大多数在大学课程里面学到的专业知识,它是通识性的,和实际的工作岗位本身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在车企内部,即便是同一个部门,不同方向的人的工作内容也会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有时间,建议多挖掘挖掘相关的实习机会,然后把它作为一个桥梁去跟车企将来对接的一个桥梁。
第四点是紧跟行业。
现在网络也很发达,那么利用网络去了解车企,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包括比如说奇瑞最近发布了什么新车,这个车有什么亮点,包括朱教授最近在哪做直播,包括我也看朱教授的很多直播,之前的 AEB的直播就很火热,也是因为这一波的直播改变了很多人对这个功能的观点,在校生也一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去做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这也可以对将来进入车企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最后再补充一个点:注意跨界跨专业的复合型能力的培养。
这背后其实是有3个原因:一是汽车这个产品太复杂了,二是汽车涉及到的环节太多了,三是汽车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挖一挖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之外,还有哪些相关联的方向可以去拓展学习一下,比如,懂技术的也稍微懂一些造型设计的,懂研发也懂零件成本的,懂工业机器人编程、又懂生产和工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等等,都是急缺的。
【补充信息梳理】
14、现在的汽车行业和过去的汽车行业有哪些核心区别?
我进入汽车行业有十多年了,刚好这段时间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经历大变革的时间区间,如果拿十年前和现在的汽车行业来对比的话,我觉得主要有6个核心的差别。
(1)车企格局的变化
2013年国内的零售排行前三甲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彼时,中国品牌销量前五是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和长安。
到2023年,全年零售销量排名前10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奇瑞汽车、一汽丰田和长城汽车。
再看一个数据: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总量的40.3%,到2023年中国品牌累计市场份额为52%。
总结下来就是:大自主时代来了!
(2)产品形态的变化
从动力驱动形式来讲: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1.76万辆左右;到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左右,翻了540倍左右。
从智能化程度来讲:2013年的新车,能搭载个ACC就算是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了,这还只是单一的功能;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39%,其中,L2级辅助驾驶34.9%,L2+级辅助驾驶装车率为4.1%。
总结下来就是:汽车新产品的电动化、智能化的比例和程度都在显著增加,而且接下来还会持续增加。
(3)产业链的变化
十年之间,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这2个新方向,不仅出现了包括蔚小理这样的汽车新品牌,还出现了包括比亚迪方程豹、长安深蓝、吉利银河、星途星纪元这样的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造就了宁德时代、地平线、速腾聚创等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头部科技公司。
(4)产业政策的变化
列一个最为人所知的,2013年的时候是国四向国五过度的一年,那个时候大街上的新能源车有不少是蹭积分的老头乐;2023年年中国六b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也是从2014年9月开始实施的,并且在2017、2021、2022年三次延期。
(5)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十年前买车,那个时候很多人只是把车定义为出行工具,所以合资品牌的光环是非常闪亮的;但现在,很多人对舒适性、安全性、豪华感、智能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这也间接驱使了中国市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是百花齐放,而且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6)车企岗位的变化
我刚入职大众的时候,研发部门人数比较多的方向是:造型、总布置、车身外饰、车身内饰、安全、电子电气、底盘等等还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方向。
大概是到了2018年前后,开始陆陆续续增设了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方向,但那个时候还只是小规模的试点,但现在,我初步了解了一下,上述传统方向的岗位人员占比大概是50%,电驱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这几个方向的人员占比达到了50%;而且,这还只是合资车企的一个配比,如果是在一个纯粹的聚焦于智能电动车的公司,那后面这3个新方向的员工比例要多。
15、车企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除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之外,借着这个机会,结合我个人的经历,通过几个小故事分享我的几点经验。
(1)项目汇报
一方面是做汇报的时候,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另一方面是,需要提前充分准备以便于提高汇报效率达成汇报决策。
我在车企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层级比较高的项目会,那这个时候需要用尽可能精简的描述和资料把汇报题目的背景、现状、建议方案一、建议方案二等等列出来以便于高层做决策,通常就是一页PPT。
但是,在这一页PPT的后面,可能会有十几页的backup资料,这个backup资料是针对要汇报的题目所延展出来的新问题的一些提前准备的,因为每一个汽车相关的议题涉及到的相关方都很多,所以在汇报之前需要提前自己做情景假设,假设我自己是决策人,遇到这个议题,我可能会延展出哪些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新问题去进行资料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拿到项目决策去按照项目进度把项目推进下去,否则耽误的就是时间节点。
这儿给大家分享一个汽车技术汇报“三件套理论”,所有的汽车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汇聚成:技术、成本、进度这3个维度去展开分析,其中的技术包含的维度比较多,只要把这3个因素整明白了,基本上这个议题就算是成熟了就可以拿出去讨论做决策了!
(2)节点意识
每一款车的开发都是有严格的整车开发进度的,在这个进度里面有大节点,有小节点,可能还会有次分节点,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需要有非常强的时间节点意识。
而且,可能会由于一些问题导致进度需要重新排布,那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大节点是不是守得住,需要怎样的代价才能守得住,因为车企的SOP的节点一旦定了,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改的,这个时候如果某一个环节节点推了,就需要从下一个节点去找补回来。
(3)优先级意识
因为车这个东西是一个复杂的装配体,所以在日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大都是并行发生的,所以每天需要花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打怪一样。
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红点问题、黄点问题、绿点问题、灰点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次递减,还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去划分,简单来讲就是要理得清轻重缓急。
(4)知识管理
车企规模一般都不小,比如比亚迪有10多万员工,奇瑞我听说有大几万员工,所以涉及到的资料非常多。比如说不同车型项目的资料、不同专业方向的资料等等,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管理好资料,如果能及时且有效的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调用,将会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包括日常的项目沟通、不同层级的项目汇报、甚至是在日常工作需要翻历史的时候等等。
(5)外语沟通
我刚入职的时候进大众,除了英语之外还有德语的沟通,所以是要学德语的,还曾经在德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做项目交流,很多时候也是德语沟通;后来在福特中国,经常需要和来自各个国家的造型设计师们直接沟通技术问题,这个时候表达的顺畅性会直接决定沟通的效率。那现在国际化的成分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像奇瑞、上汽这类的出海这块儿的领军企业,包括现在的包括零跑、哪吒等也在加速出海的新品牌,更加的需要国际化的人才。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也都不可或缺!
结束语
不久前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朱明荣理事长在演讲中提到:“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关键在未来十年”。我个人也明显的感受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势之下,汽车行业一跃成为了最热门的朝阳产业之一,电池、电驱、电控、电子电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软件等方向都成为了热门领域,与此同时,在消费者愈发关心的整车碰撞安全、汽车造型设计、人机交互设计、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方向上也有强烈的需求。
对于我们自媒体来讲,这是一篇“非常规”的内容,但我想这也是想在未来进入汽车行业的诸多学子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借此机会也想提前和各位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们多讲一句:除了结合上述的方向做好专业选择之外,还需要兼顾了解学校实力、实践机会、行业趋势等,同时注意在校多加培养个人的持续学习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创新创造思维,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