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四起,英雄辈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建立了蜀国,他的心愿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恢复汉室。可惜的是后来刘备在夷陵大战中战败,蜀国元气大伤,所以,在他死之前也没有看到恢复汉室的那一天。在他临死之前,他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禅,从而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对刘禅鞠躬尽瘁,但却没能保住蜀国,最终蜀国灭亡。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对刘禅的描写十分不堪,可以说是庸庸碌碌,“扶不起的阿斗”至此也深入人心,后世的人都觉得刘禅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庸庸碌碌。但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的就是这么得一文不值吗?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刘禅真的是个庸庸碌碌的人,刘备又怎么会选他作为继承人呢?要知道刘备的儿子不仅仅只有这一个,选他肯定也有所考究。其实,刘禅也是十分聪明的人,就连诸葛亮也曾说过:“智量甚大!”,得到诸葛亮如此高的评价,那肯定也是不简单的。 刘禅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懂得保护自己,所谓:“大智若愚”。刘禅不是傻,而是喜欢装傻。在刘禅继承皇位之后,也是兢兢业业,功绩显著。算起来,刘禅在位也长达四十一年,在这几十年中,蜀汉也相对稳定,没有发生什么大动乱。刘禅自身也深受刘备的影响,他对待朝中的大臣也都以礼相待,是个仁厚的君王。

刘禅善用人才。当初,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虽投降于蜀汉,但心里对于父亲的死却无法忘怀,心中满腹抱怨。这件事被刘禅知道了,他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想着能帮他解开这个结。于是,有一天刘禅就把夏侯霸召进宫中,待夏侯霸到来之时,看见刘禅的孩子们都跪在地方,嘴里还喊着:“舅舅”,这情景让夏侯霸十分震惊,神色慌张,作为一个臣子怎能享受这待遇,诚惶诚恐。刘禅见此状,解释道:“你看,你的表姐是我叔叔张飞的妻子,而我的妻子又是叔叔张飞的女儿,所以我的儿子叫你舅舅也并无不妥……”接着又说道:“对于家父的死,我也感到十分遗……”夏侯霸听完这一番话感激涕零,从那以后夏侯霸就决定死心塌地跟着刘禅。从此也可以看出,刘禅在用人方面还是很有方法的,这样的人能说他不聪明吗?

在刘禅治理蜀汉的四十一年中,他都是这么处理与朝臣之间的关系的,也正是有仁爱之心,才能维持蜀汉这么久的安定。他在位期间,更是大赦天下,休养生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也没能完成刘备的遗愿,但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他也能靠自己维持好蜀汉的安稳,这也说明刘禅治国理政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天命不可违,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蜀汉的国力逐渐衰微,灭亡也是注定的事,作为一国的皇帝,刘禅肯定也很无奈,所谓时势造英雄,身边没有猛将,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单凭刘禅一个人匡扶汉室,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在公元263年11月,魏国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虽奋力抵抗,但无奈蜀国国力衰微,根本无法抵抗。面对曹魏大军的围攻,无奈之下,刘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打开了城门选择投降。蜀汉政权自此也不复存在。关于这段历史,史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也正有此记载,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

刘禅主动投降看起来非常不明智,作为一国之主,毫无好胜之心。但在那个乱世,刘禅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也正是因为选择了投降,他才得以保住一条性命。后来,在曹魏的安排下,刘禅来到了洛阳,之后就被封为安乐县公,一切衣食住行都被人安排的妥妥当当。若有什么宴会,也会邀请刘禅前来。“乐不思蜀”的故事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那些歌女跳蜀汉的舞蹈唱蜀国的歌曲,就是想看看刘禅的反应,看他有何反应。没想到刘禅听了之后却呵呵大笑,这也让司马昭对他放松了警惕,也正因此刘禅才能平安地度过余生。这看似傻的行为却能让他活到六十多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诸葛亮曾这么夸赞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一无是处,庸庸碌碌。他虽然没有光复汉室,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一个人。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他好的一面,起码在位的四十一年里,他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何尝不是一种功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