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

古代将领作战,速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曹操曹老板就对夏侯惇的行军速度很称赞,说他“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很了不起。但将领指挥骑兵作战速度过快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满清的尼湛和僧格林沁两个人都很能跑,却成了抢着送人头的反面教材。

将领作战之所以强调速度,那是因为速度快就掌握了时间和空间的主动权,可以拥有巨大的战术优势。但这个速度优势要和脑子配合好,否则就是自寻死路。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就用大胆穿插战术在六天打穿了匈奴人五个王国,平均每天的行军距离200里。霍去病的大军犹如一把利刃插入了羊油一样,没有遭到匈奴人的激烈抵抗,直接干掉了匈奴战士8960人,逼迫大量匈奴人投降。霍去病这次作战速度快,但更重要的是准和狠,比起动辄迷路的李老将军,霍去病的骑兵打击准得可怕。

曹魏骑兵也有一天追击刘备300里的惊人战绩,虎豹骑虽然没拿下阿斗,还让赵子龙大显威风,却帮助曹魏拿下了江陵城,粉碎了刘备接收江陵的计划,也是准和快结合的典范。李世民和宋金刚交战,在宋金刚军队撤退时,带着精锐骑兵在雀鼠谷追杀了200里,用八次追杀作战彻底击溃了宋金刚部队的抵抗。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那是因为骑兵的马匹也是血肉之躯,只能进行短时间内的急速奔跑,在数天后如果指挥官没有找到敌人,追击的一方无论人和马都很疲乏,会被敌人反杀。

八旗军骑兵作战惯例要带四匹军马轮换,这让他们的机动能力非常强。山海关之战爆发前多尔衮接到了吴三桂的求助,后期步兵和辎重部队,狂飙出了一天200里的惊人高速,然后就像狼群一样在山海关附近等待,终于给了李自成致命一击。多尔衮兄弟跑得快,但跑得很有章法。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时,也经常可以跑出一天上百里的高速,没给李自成重整旗鼓的机会。多尔衮等人高机动作战的英姿可能给尼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却成了东施效颦的典型。

尼湛在接到战报后,就开启了狂飙模式。尼湛在十一月二十一日从湘潭出兵,二十二日清军就跑到了衡阳三十余里处,二十三日就直接跑到了直线距离120公里外的衡州府,在当时的道路条件下,他等于两天跑出了200里地。大战当天,尼湛又带着3000兵力冲向了李定国。李定国为了让他冲进包围圈,又让他带兵冲了20多里地,在八旗军战马和士兵都被遛得好比死狗后,李定国才突然一个反击,反杀了尼湛。

尼湛好歹还知道对手在哪里,僧格林沁就是完全不知道捻军在哪里,也要一天狂飙上百里的劳模。1865年正月,僧格林沁的爱将恒龄(满洲镶黄旗)和舒通额(满洲镶白旗出身)战死后,他就每天带着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骑兵狂飙100多里找捻军决战,最后他在高楼寨找到了敌人……骑兵固然要跑得快,但更要跑得准,这两个八旗将领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