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以“兴明讨虏”为口号,起兵反清。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满清檄文,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口号,起兵造反。 原镇宁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等知悉:。。。。。。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间,告庙兴师,克期进发。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 起兵之初,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是随后,清廷组织力量进行平叛,局势逐渐发生了逆转。 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不久之后吴三桂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璠自杀,至此,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尽管吴三桂打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号召恢复汉人山河,然而战争始终是不得民心的。 吴三桂发动叛乱的时候,清兵已经入关近三十年,天下一统的状态也已经是维持了十多年了,清朝的大一统统治逐渐稳固,百姓也逐渐接受了满清政权的统治和治理,这个时候天下百姓包括汉族人、满族人、蒙古人等,都在想着是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恢复社会生产,谁也不愿意在经历战争。 而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起兵造反,发动了“三藩之乱”,又将南方各地的百姓拉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这本就是与民心所向背道而驰的举动。 早在吴三桂在发动叛乱之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人唯亲,云贵地方的官场是昏暗一片,再加上他为了叛乱不断充军扩营,极大的增加了百姓负担。不仅如此吴三桂还纵容部下将吏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杀人越货,毫无畏忌,讼牒、命盗两案,甲兵居其大半”。这些都使得吴三桂本就非常的不得人心。再加上吴三桂起兵之后,一路上也是烧杀掳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结合这些因素来看,吴三桂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得不到汉族人的支持也就成为了必然。

吴三桂堪称明末清初的“三姓家奴”,早背上了“汉奸”的骂名,特别是他为了权势擅杀永历皇帝朱由榔,让他不可能在获得汉族人士的支持。 将吴三桂说成是明末清初的“三姓家奴”是一点都不为过,甚至他的背叛次数比真正的“三姓家奴”吕布还要多。 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吴三桂缓慢行军,致使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吴三桂的援兵,北京城就被攻破,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而在这之后吴三桂同意了李自成的招降,此为“一判”; 吴三桂见自己父亲被拷掠,爱妾又被霸占,“冲冠一发为红颜”随后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此为“二判”; 吴三桂本是借清兵尽管平叛,但是自己随后领兵南下,攻灭南明,横扫西南半壁,此为“三判”; 身为清朝的平西王,又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反叛清朝,此为“四判”; 最后,吴三桂又再一次放弃对于明朝的拥立,在衡州自立为帝,此为“五判”。 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是反复无常,背主求荣之人,必然不会再相信吴三桂,支持吴三桂。

特别是吴三桂打出的“兴明讨虏”的口号,这个口号由吴三桂提出反而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当年清兵南下攻灭南明,吴三桂是绝对的主力和先锋,是攻占南明城池、攻灭南明军队最多的将领。特别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攻入缅甸,逼缅甸国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使得最后一个南明政权被灭,不仅如此,吴三桂更是亲手将永历皇帝勒死,而吴三桂也凭借此获封亲王爵位。 可以说在明朝的遗老遗少和汉族士大夫阶层看来,吴三桂是大明王朝和南明朝廷灭亡的头号罪臣,也更加无法轻易忘却对于吴三桂的仇恨,所以即使吴三桂打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也因为他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只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讽刺和嘲笑,而无法赢得汉族人特别是汉族士大夫阶层的广泛支持,因而吴三桂最终失败的命运也就变得无法避免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