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持续走强,但也开始遭遇欧美的高关税壁垒,甚至被指责是产能过剩、低价倾销。海内外人士如何看待欧美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所谓指责?来看记者从今年的夏季达沃斯现场发回的观察。

6月26日上午,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名为“中国电动机车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的会议人满为患。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这一主题为何备受关注?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其中,比亚迪、吉利、上汽这三家被抽样调查的企业将分别被加征17.4%、19.9%和37.6%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征收20.8%的关税。那么,欧美国家所提出的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是否站得住脚?

世界经济论坛联席主席安德烈・霍夫曼表示,炒作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方式。这些电动汽车主要是为中国市场生产,如果能把其中的一些卖到国外,那是可以的。这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在满足需求。

数据显示,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需要新能源汽车4500万辆,而中国去年的产(销)量为950万辆,出口量只有121万辆,远远不能满足全球需求。既然“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又动了谁的蛋糕,使得其出海步履维艰呢?

总台央视记者孙雨彤介绍,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海内外学者在讨论中国电动汽车时表示,如果将来是电动化趋势,中国肯定在全球汽车市场占主导地位,因为中国的优势太明显。相比欧美车企,中国车企拥有30%—50%的成本优势,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咨询公司亚太区负责人保罗•莫特拉姆表示,他认为中国的制造商有很好的机会获得很好的市场份额,因为产品很棒,设计很棒,可靠性也很好。即使面临欧盟所讨论的关税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仍然非常有竞争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中国在欧洲的价格,平均一辆新能源汽车价格是3.1万欧元,比普通的在国内的价格还是高的,不存在有价格扭曲的问题。

价格竞争不过,欧美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贴上了靠“补贴”取胜的标签。对此,中国商务部指出,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业界认为,与其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是通过价格来进行竞争,其实更多是通过全球协作,比拼技术、比拼质量、比拼安全性。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不是说价格竞争,而是价值竞争。所以应该的不是“卷”当时在买卖时候的价格,而是“卷”整个生命周期,你的价值是最好的,这才是我们要“卷”的东西。所以“卷”是要把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卷”、把质量进行“卷”、把安全进行“卷”。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国在创新和制造新能源产品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池、光伏和风能设备上。中国制造业帮助降低了光伏和风能产品的全球价格,我认为这是应该得到真正的赞赏。

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的出口预计还将保持20%至30%的增速。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绿色、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

编辑:高士佳 责任编辑:刘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