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秋的清晨,孙传庭站在寒风中沉思,他的思绪穿越了生命的多个瞬间,包括忠诚的命令、对抗敌人的策略、不服从命令的后果、牢狱之苦以及战场上的牺牲。

经过深思熟虑,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出“督师”二字,意味着成功或失败,生存或死亡。

1643年8月10日,孙传庭率领部队从潼关出发,到了10月6日,他遭遇了战败并壮烈牺牲。

回顾四年前,孙传庭几乎消灭了李自成,但为何短短几年后,他不再是李自成的对手了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敌我双方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崇祯十一年之前,李自成经历了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他的数万士兵被消灭,只有他和刘宗敏等17人逃入了深山,这次教训是孙传庭给予的。

孙传庭在天启年间开始了他的仕途,但因与权贵不和,曾赋闲在家多年。1635年,他被推荐复出,先后担任了顺天知府和陕西巡抚,负责镇压起义军。

孙传庭上任后,立即对卫所屯田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以秦兵卫秦地,以秦饷养秦兵”的策略,每年能收入大量的银两和粮食,并以此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有了充足的军饷,孙传庭很快就取得了战果。当时的关中局势已经从杨鹤时代的“主抚”转变为洪承畴的“剿杀”,官方的战略是“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洪承畴负责西北五省,卢象升负责中原五省,全力剿灭流散的农民军。

孙传庭作为陕西巡抚,在军事上受洪承畴的指挥,负责追剿高迎祥的部队。1636年7月,孙传庭设伏,与高迎祥激战四天,最终俘虏了高迎祥并全歼其部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高迎祥死后,其部队归入了李自成的麾下。在崇祯十一年之前,李自成曾多次试图攻击潼关,但都被洪承畴所破解。

1638年6月,孙传庭受命与洪承畴分进合击李自成。同年10月,洪承畴得知李自成再次攻击潼关,立即通知了孙传庭。

孙传庭在南原设伏,等待李自成被洪承畴追击至疲惫后,他的部队连续出击,打得李自成溃不成军,最后只带着17人逃入了商雒山。

可以说,到那时,洪承畴和孙传庭基本上已经平定了起义军。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彻底清剿李自成时,后金的威胁出现了,崇祯皇帝紧急调遣洪承畴和孙传庭回京保卫,这给了李自成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北调,使得镇压农民起义的成果化为乌有,而孙传庭在保卫京师时,因与杨嗣昌政见不合,坚决反对将陕西的精锐部队留在蓟辽边境,因为这将导致农民军的复兴。

但杨嗣昌没有听从孙传庭的意见,孙传庭力争无效后提出病休,后来被杨嗣昌诬陷,导致孙传庭入狱三年。

在这三年中,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孙传庭入狱不久,李自成就杀了回来,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他的军队迅速壮大。杨嗣昌和熊文灿剿匪不力,农民军日益壮大,局面失控,杨嗣昌在无功而返的情况下自尽。

然而,杨嗣昌的死并不能阻止明朝走向灭亡的步伐。在他死后不久,清军再次全力进攻宁锦防线,包围了锦州。

崇祯皇帝调遣了十三万大军交给洪承畴,命令他出关救援。面对清军的围点打援战略,洪承畴并不急于与清军决战,而是等待良机。

但崇祯皇帝不耐久等,不断催促洪承畴与清军决战,解除锦州的围困。在崇祯的催促下,洪承畴仓促出兵,结果大败,十三万大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精锐尽失,洪承畴也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明朝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就此消失,此后明军只能退守山海关自保,再也无法控制关内外的局势。

辽东的失利,加上关中农民起义军的迅速发展,破洛阳,三围开封,官军节节败退,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又想起了被关在狱中的孙传庭。

然而,孙传庭出狱后面对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将如何应对?

1642年正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接见了孙传庭,任命他为陕西三边总督。

1642年4月底,孙传庭接到了兵部的命令,要求他立即率领延绥、宁夏、甘肃和固原的军队进入河南,支援被李自成第三次包围的开封。

此时的明军只剩下三支能战的队伍:辽东的吴三桂、武昌的左良玉和重新起用的孙传庭。

左良玉害怕农民军,不敢与之交战;吴三桂守辽东,不能轻易调动;能战的只有孙传庭。

但孙传庭在狱中呆了三年,出狱后在崇祯面前夸下海口,说只要五千人就能解决问题。但当他到达前线,面对数以万计的农民军时,他意识到自己的天真。

在崇祯的催促下,孙传庭提交了检讨书和新的作战计划,他向朝廷提出需要更多的兵力和军饷。

崇祯对孙传庭的反复无常感到愤怒,认为他在推诿责任,有要挟之意,下令他立即出关,并警告他不要自找麻烦。

但孙传庭没有立即出关,而是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同时计划招募更多的士兵。在此期间,他还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斩杀了援剿总兵贺人龙。

对于斩杀贺人龙,史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是崇祯和孙传庭共同决定的,因为贺人龙临阵脱逃,对中原战局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应当受到惩罚。另一种观点认为孙传庭曾为贺人龙求情,考虑到他是一位勇猛的将领,对农民军有很大的威慑力。

然而,孙传庭最终还是执行了崇祯的命令,斩杀了贺人龙。农民军为此庆祝,认为取关中将易如反掌。

崇祯让户部尚书侯恂南下救援开封,但侯恂提出放弃河南,让孙传庭死守潼关,他和左良玉等固守荆襄、江淮等地,以此困死李自成。

但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朝廷另派左良玉部救援开封,与孙传庭形成夹击之势。

左良玉作为晚明的精锐之一,虽然战斗力强,但面对农民军时表现出畏战情绪,导致朱仙镇大败,十几万明军全线崩溃。

开封城盼望援兵,却未见其至,守城的巡抚高名衡决定“决河灌城”,用水力攻击农民军,结果反被农民军利用,又逢大雨,水淹开封,造成大量百姓死亡。

孙传庭到达潼关后,得知开封被淹,而李自成已转移到豫中地区。孙传庭立即进兵南阳,但手下四将中了农民军的埋伏,大败,这场战役被称为“柿园之役”。

尽管如此,崇祯仍然依赖孙传庭,没有处分他,而是要求他“图功自赎”。孙传庭历经百战,河南境内的其他守军更不敢与李自成交战。

结果是,汝宁、确山、信阳、泌阳等地相继失守,李自成的农民军直指襄阳。固守襄阳的左良玉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便掳掠襄阳和樊城后逃到承天,襄阳失陷。

接着,农民军攻下枣阳、宜城、谷城、光化、均州、荆门等地,最后连荆州也被占领。

湖广巡抚宋一鹤因畏罪自杀,湖广陷入混乱,败局已定。

此时的李自成不再满足于攻城略地,而是有了取代明朝的野心。他在占领湖广地区后,在襄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张献忠也攻克武昌后自立为王。

河南与湖广都落入了敌人之手,大明的版图支离破碎,此时能依靠的军队只剩下驻守潼关的孙传庭。

面对恶化的局势,孙传庭选择了按兵不动,这令崇祯大为不满,也让三秦百姓苦不堪言。

崇祯的愤怒可以理解,但为何没有战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