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古风流人物,究竟什么样的精神让历史铭记什么样的气节令后人景仰答案或许就在三国那段热血沸腾的时代,其中一位传奇人物为后世留下的卓越气节,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


       一、三顾茅庐,踏上征途
       公元208年,蜀地一连下了三天大雨,山路泥泞,积水没过车轮。然刘备非去不可,只得步行前行。这已是他第三次横跨大半个荆州,来到小山坡上的那间茅屋前了。
       屋里的诸葛亮早已看出天下大势,乱世将启,自己终究逃不过要扮演的角色。他在这里隐居已久,过着远离纷扰的生活。种稻舂米,采山泉水,有空便翻阅典籍,对世事漠不关心。
       然而当刘备第三次敲开门扉时,诸葛亮心中升起一种呼唤。他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要踏上这条道路的。为这个乱世多做些事,是自己应尽的天职。


       刘备已是身经百战的豪杰,但他清楚,要成大事业,必须需要人才。而眼前这位生活在山野之间的隐士,正是他需要的助力。或许正因为长年静居,诸葛亮的心智比旁人更为深邃与通透吧。
       起初,刘备麾下的张飞和赵云等,并不看好这个出身寒门的书生。他们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猛将,想不通一个未曾上过战场的文士,能有什么作为。
       但很快,诸葛亮的才干便充分展现出来。他不仅通晓天文地理,对兵法也有精深领悟,更以宽厚仁义得民心,处处为刘备分忧解难。


       甚至在刘备麾下最困难的时刻,诸葛亮也能冷静应对,果断断后,化险为夷,保全了刘备的部队。刘备的手下将士这才明白,原来诸葛军师的才能远不止他们见到的这些。
       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占领了西川之地。诸葛亮更是以州牧的身份直接辅佐,他采取独特的便民措施,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使这方圆千里的益州百姓能安居乐业。当地的村民们私下里说,大家又回到了太平的岁月里,这些年能有今日,实在多亏了军师的明察秋毫。


       二、五丈原前,誓师北伐
       221年,在夷陵之战的刺激下,刘备终于称帝建国,国号汉,史称蜀汉。随后,诸葛亮便请求北伐中原,为刘备夺取统一天下的江山。
       此时的诸葛亮,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许多人认为,他应当退隐山林,享受晚年的闲暇时光。但对诸葛亮来说,完成刘备的遗愿才是自己此生唯一的使命。为此,他仍然精神抖擞,在水镜前梳洗螺髻,奋勇向前。


       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都亲自带领军队督战,只为能尽快达成夺取中原的心愿。行军途中他更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无怨无悔。
       诸葛亮的族人们都很担心,生怕他过度操劳后猝然倒下。但每每劝说,诸葛亮只是微笑表示,这是他此生的天职所在,自己已没有退路可言。哪怕驱策残破的身躯,也在所不惜。


       在朝廷上,也有些忠义的老臣劝谏诸葛亮,他们认为蜀汉国力尚显薄弱,不宜操之过急,宜修文德以慰百姓,再图发展。但在诸葛亮看来,只有尽快统一天下,人民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哪怕北伐的道路十分艰难,他也在所不惜。
       五丈原一战前,诸葛亮更是登上高处,眺望北方中原的方向。他知道,自己已是垂死之躯,没能亲手完成夺取中原的心愿。但他还是决心交出最后一份满意的答卷,哪怕为刘备争取到喘息之机,也已心满意足。


       三、蜀汉沉沦,士卒悲歌
       234年,诸葛亮终于在五丈原前线驾崩。姜维作为他的传人,继续北伐中原,但大势已去,终究敌不过魏国的攻势。263年,蜀汉终于在腐朽氛围中灭亡。
       邓艾顺利进入成都时,汉主刘禅已经放弃抵抗,打开宫门迎接邓艾。刘禅带领邓艾参观宫殿,一切从容不迫,彷佛国家的覆灭与他自己已毫无关系。
       邓艾在翻看收缴的文书时,发现一份蜀汉的士民簿。原来这个看似富庶的国家,人口早已稀少,冗员严重。频繁的乱政和战争早已消耗殆尽了蜀汉宝贵的国力。这也难怪蜀汉即使占据天府之国,到最后还是难逃亡国的命运。


       蜀汉覆灭的消息传开后,先前随诸葛亮北伐的老兵们得知噩耗,纷纷聚集起来哭诉。他们追忆过去那些北伐中艰苦卓绝的行军生活,以及军师对他们这些普通士卒的悉心照拂。
       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完成先师心心念念的心愿,取下中原之地,他们无比遗憾和悲痛。若是诸葛亮还在,或许就能改变蜀汉的命运,他们不禁这样想到,再也难以抑制哀恸之情。


       四、功败垂成,忠义千古
       诸葛亮的一生波澜壮阔,起起伏伏,最终功败垂成。但他那一腔忠心报国,无私奉公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染了后人。
       蜀汉朝野上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够及得上诸葛亮对国家的贡献。他生前力图中兴汉室,死后则成为蜀汉的灵魂。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然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苍茫的历史长河中,灿烂璀璨的人物数不胜数。但像诸葛亮这样为国捐躯的忠臣,却还是难得一见。他不因为成功和失败而喜忧,只为尽最后一点心力来报效国家,这样气节完整的人,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结语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失败,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失败。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成就了历史的传奇与辉煌。我等后人,感戴先贤之高风亮节,亦当自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诸葛亮之遗志为鞭,以诸葛亮之气节为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来纪念这位不朽的历史人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