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神州,万里河山,换尽旧颜。”在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古建筑。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曲水流觞。这些都是属于中国时代的瑰宝。
当然,回看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也存在一些被破坏甚至被摧毁了的优秀建筑。而这些也正是侵略者留给中国人民的痛。 众所周知,许多留下来的历史痕迹都包含了古代人满满的智慧。尽管如今科技在日益发展,人类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归根结底也是基于先辈们的经验。 同样的,如今虽然早已不是当年的封建王朝,可那些由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古印记,却是证明这些时代存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是属于王公贵胄,能够靠自己白手起家,被后人称为平民皇帝的人,其实并不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建立西汉王朝的刘邦。但是,千百年后的朱元璋,也毫不逊色。 都知道的是,朱元璋的老家在凤阳县,当他称帝之后,他便决定在自己的老家建立都城。而这个都城曾与北京南京齐名,是比故宫还大的皇城,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古都却没有被使用,如今也只是成为了一个县。 其实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朱元璋会选择在凤阳建立一个都城?面对这个问题,可能绝大部分的人会说“朱元璋是凤阳人,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啦!”或许当时的朱元璋还真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要知道的是,建立都城不仅花费财力,还要花费物力,更何况他所建的都城比故宫还要大。而他想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一种呢? 众所周知,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其实已经把南京作为了自己的指挥之地,而开建中都的指令也是他在南京发出的。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直接把南京作为都城呢?据了解,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古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飞度中原不能控制奸顽。”由此可见,南京的位置距离所谓的中原,属实有点偏僻了。
第二个原因:据记载,当时的北疆地区还不稳定,如果把原先的古都作为都城的话,那还需要去进行修缮、重建,这样一来耗费周期会更长。 那凤阳不也偏南吗?这样想,表面上似乎与之前的言论很是相悖。但是,从地图上看,凤阳相比起南京其实离中原又进了一步。 而且凤阳离近淮河,可以以此解决粮草问题。这便是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凤阳这个地方作为都城的原因。 关于为什么最后没有使用明中都?其实一直都是人们在讨论的一个问题。试想一下,自己好不容易花费财力和物力,修建起来的都城,最后却只能沦落成为了一个县。没有被后世君王,包括朱元璋自己所使用,这难道不是一大可惜之处?
众所周知,朱元璋其实从登基以来,一直在探寻合适的建都之地。为此他还派出自己的儿子朱标,前往西安进行考察。但是奈何这个儿子,却在途中生了一场大病,不幸离世。 难道朱元璋真的很讨厌南京吗?不是的,纵观历史来看,在南京建立都城的王朝,时间都很短,属于那种俗话说的短命王朝。 可是历史上那些在西安或者洛阳等地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时间就比较长远。所以说朱元璋也想让自己的大明王朝昌盛不衰。
后来朱元璋最终选择了南京,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南京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一切都在自己的管理掌控之下。 加上南京此时在自己眼里已经是富庶之地,若是贸然迁都到别的地方,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不可控的。 而且,北方的诸多地方不全是自己的地界,就算被自己勉强拿下,那么北方的那些残余势力,也会对其进行一定的骚扰和破坏。
当然还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自己。此时的朱元璋其实早已年过古稀,而且自己钟意的儿子也为自己的建都之事,劳心劳力最后生病而死。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痛,对于,这个年迈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沉重的打击。 加上在自己还没有找到合适都城之前,他的发妻马皇后也在南京这个地方逝去。这时的他就算有心迁都,也不剩多少精力去操办这些事情。 更何况,修建明中都本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这也让朱元璋多少有点心灰意冷。因此这场声势浩大的迁都计划,就此被搁置。
直到朱棣继位之后,他才在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迁都北京。在朱元璋时期,北京就被朱元璋封为开封府,而朱元璋也仅仅只在北京待过四十三天便再也没有来过。 而朱元璋时期的南京被称为应天府。直到朱棣完成了迁都大计,于是又再次将南京改回原来的名字。因此,南京也被两次改名。 其实说实话,如果从都城的角度来讲,南京确实不是合适的地方。因为大多数帝王建立都城的地方普遍集中于北方。
而南方素来就有“南夷”之称,古代人认为南方不及北方富有,而且土地贫瘠,农民生活都十分疾苦。但是北方就截然相反了。 由于这个原因,北方才会时不时地被边境骚扰。而君王坐镇北方,则更好地将其进行一定管理。 “皇陵侧柏,华表斜阳,幽草临风发。”虽然南京作为一座充满历史痕迹的都城,被后世之人所铭记。
但是,明中都城也是由历史的使然建立而来。即使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县城,但是其历史意义也是不可磨灭的。
不论这座古都是否是代表了朱元璋荣归故里的心思,还是代表了朱元璋想要拉拢淮南父老的想法,它都是属于明朝建立的一个历史象征。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凤阳这个县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让后世之人对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城充满无尽的向往与崇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