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密谋发动“高平陵事变”,窃取了曹魏军、政大权。

随后,司马懿用谋反的借口,诛杀了他曾发誓不杀的曹爽及其兄弟等满门,并陆续剥夺曹氏、夏侯氏族人的一切权力。

这也促发了许多忠于曹魏,或对司马氏专权不满之人的担忧。

由此,引发了包括“淮南三叛”在内的一系列反对司马氏擅权的叛乱。

在这些叛乱前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借机清除了一大堆反对派,使得司马氏的专权再无阻碍。

从过程看,司马氏父子三人在清理反对派时,是从不分青红皂白的诛杀,到一定程度上的招降纳叛,渐渐的从强硬转为怀柔。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太尉王凌联合自己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推翻司马氏及魏帝曹芳,以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代之。

但这次叛乱还没有正式发动,就事泄而败。

虽然是谋反未遂,司马懿依旧以残酷的态度对待叛乱者们。

主谋王凌被司马懿用曾经对待曹爽的方式,即假意赦免他的罪行的套路诱降,王凌看穿了司马懿的想法,投降后自杀。

王凌的死并没有解除司马懿的怒意,而且因为王凌之叛是司马氏掌权后的首叛,司马懿必须要杀鸡儆猴。

回洛阳后,王凌被诛灭三族,令狐愚(叛乱前已病死)也被诛灭三族,同时,还对他们的尸首予以“剖棺,暴尸”的处罚。

除王凌、令狐愚这两主谋外,其余有所牵连的叛乱者或跟两家关系密切的家族皆同罪:“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至于楚王曹彪,被逼迫自杀,司马懿还以此为借口,把所有的曹魏宗室全部迁移到邺城居住,并严密监视。

至此,司马懿用残酷的处理方式,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不愿意臣服司马氏的反对者。

王凌之叛的当年,司马懿也去世,司马师接掌司马氏权柄。

曹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其妹是司马师原配夫人)、光禄大夫张缉(魏帝曹芳的岳父)、冗从仆射(负责宫廷禁卫)刘贤等人密谋推翻司马氏。

他们的行动也没能成功,消息很快泄露,司马师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参与密谋之人的三族诛杀(李丰的三个孙子,因母亲是魏明帝曹叡的女儿,被赦免)

最为恶劣的是,司马师还废掉了魏帝曹芳,给曹魏换了一个新皇帝曹髦。

随后,司马师亲率大军去镇压因李丰、夏侯玄等被杀,而引发的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发动的叛乱。

战后,司马师因目疾加重,病发身亡,诱发司马师目疾,间接杀死他的是文钦之子文鸯,《晋书·景帝纪》中记载: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司马昭)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文钦叛乱时,曹魏镇南将军诸葛诞(诸葛亮堂弟)积极配合司马师剿灭叛乱,击败趁火打劫的东吴军队。

战后,诸葛诞因功升任征东大将军、高平候。但仅仅两年后,诸葛诞也反了。

促使诸葛诞反司马氏的主因是,他的好友邓飏(和曹爽一起被司马懿诛三族)、夏侯玄都被司马氏陆续杀掉,他担心受到牵连。

诸葛诞虽然跟司马家是亲戚,其女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其孙、也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

可这样的亲戚关系一点都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夏侯玄是司马师的大舅子,可司马师一样毫不留情地杀掉。

而且,诸葛诞或许也有野心,如果能够除掉司马氏,那自己也有可能取而代之。

诸葛诞反司马氏的心思没能瞒过去,但此时的司马氏也非比以往。

通过前面几次的清除反对派的行动,司马昭牢牢掌握着朝廷军政大权,并不害怕诸葛诞反叛。

获知诸葛诞有可能反叛的司马昭于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用明升暗降的方法,试图逼反诸葛诞。

诸葛诞也果然不出司马昭所料,联合东吴,发起了叛乱。

然后,司马昭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起大军去征讨守在寿春,不愿意来洛阳的诸葛诞。

在剿灭诸葛诞叛乱时,司马昭采取了跟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不同的态度,他开始适当的招降纳叛,而不是一味的诛杀叛乱者。

甚至于,司马昭还接受了“淮南二叛”主谋之一的文钦(因跟诸葛诞意见不合,被其所杀)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的投降。

而且,司马昭没有按照父亲司马懿对待曹爽、王凌那样,先接受投降,然后杀掉的老套路干掉他们。

要知道,文鸯是促使司马师病亡的罪魁祸首,能放过他,还予以重用,是需要一定心胸的。

司马昭改变以杀为主对待叛乱者的策略,采取一定的怀柔态度,效果也是明显的。《三国志·诸葛诞传》中记载:

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馀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城内喜且扰,又日饥困,诞、(唐)咨等智力穷。

因文鸯、文虎的表率作用,寿春的抵抗士气几乎全无,很快被攻破,诸葛诞在逃亡途中被杀。

其后,除死忠于诸葛诞,坚决不投降的顽固分子外,司马昭赦免了绝大部分反叛者的死罪。

最典型的是唐咨,他本是魏臣,在魏文帝曹丕时反叛,逃亡到东吴为官,诸葛诞勾结东吴叛乱,他被东吴派来助拳,寿春城破后,被迫投降。

这样一个人,司马昭不但不杀,还让他做了安远将军,其除主谋外,以怀柔为主的姿态表露无疑。

司马昭为何要一改司马懿、司马师曾经绝不姑息叛乱者的态度,而采取怀柔的态度?

主要是因为通过司马懿、司马师的杀戮,曹魏朝中,有意反抗司马氏的人全都被杀光了,到诸葛诞被杀后,曹魏已无敢反抗司马氏的人了。

既然内部逐渐稳定,司马氏的权力不受质疑和威胁,也就没必要用残酷的手段,以免人人自危。

这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曹丕废汉建魏时,没有多少强力的阻扰力量,也是因为曹操生前,已经帮他把反对派该杀的都杀掉了。

曹操杀汉献帝的妃嫔,杀外戚董承,杀士族孔融、杨修等,阻碍曹氏掌权的,一个都没有放过,给曹丕扫除了一切阻力。

司马昭在诸葛诞反叛时,能大方对绝大部分叛乱者怀柔,也是受益于司马懿、司马师曾经的行为。

夺权后稳固,稳固时残酷,稳固后安抚,这是个基本套路。

“高平陵事变”后发生的各个叛乱,对司马氏来说,未必是坏事,反对者只有让他们跳出来,才能知道危险在哪。

司马氏能稳固掌权,不仅仅是依靠司马懿装病骗过曹爽,而后爆发的计谋,也有应对各个叛乱时的考验。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个道理在上下五千年里,都是通的。

“淮南三叛”后,没有了政治对手的司马昭,后来连皇帝曹髦被杀这样的大事,都能轻松摆平。

没有了政治对手的司马昭,也能积蓄国力,为统一做准备,即使他没有走到最后一步。

但司马氏的基业,到底是传承下去了,别管两晋有多衰,怎么说也是有数的大一统王朝不是?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