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古代历史中所承载的文化传递意象时,通常都会将唐朝和宋朝这两个朝代并列在一起讨论。毫无疑问,唐宋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当属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水平的高峰。在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百花齐放的文艺氛围得到了萌芽和发展。而宋朝在这一基础上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放大,塑造了重文的社会倾向。

宋朝之所以社会经济繁荣而国家军事力量衰微,就是因为其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由此可知,宋朝在文艺发展领域一定存在着许多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特点。比如说文人画,这就是宋代绘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宋代兴起和发展的文人画,承载着儒家思想中“文以载道”的讲究,是文人向社会传递个人思想意志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宋代文人画,我们也能发现宋代文人群体普遍的思想潮流。可是“文以载道”的思想是如何催生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的?文人画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独尊儒术,统治潮流

在了解“文以载道”的儒家思想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发展历程。

这一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学说,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众所周知,社会局势越是混乱,文人思想就越是繁荣。因为不同的政权妄图以不同的思想为基础,以思想的统治来实现政治的控制。

所以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思想氛围逐渐形成。儒家思想在此时虽然算不上社会顶尖的学术门派,但是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了不少诸侯国的认同。

随着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步伐越来越迅速,儒家思想也曾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在我们今天人的眼光看来也仍然是历史的灾难,它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传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随着汉朝的建立,儒家思想又重回巅峰。文景时代讲究君权神授的思想,而儒家学说正好给这一思想提供了学术上的可能性。

随着董仲舒对新儒学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格局也逐渐在社会上定性。汉朝统治者之所以选择独尊儒术,并非因为他们本人有多么崇拜儒家思想,而是因为儒家思想能给他们的政治统治提供思想控制的手段。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思想氛围就已经带上了功利性的特点。文人学子在学习儒家思想之时,已经要开始考虑自己能够为社会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自己这样的价值观又是否符合统治者发展政权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说发展,为其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隋唐时期有着“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儒家思想在儒释道三教中仍然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当唐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逐渐被宋代所取代时,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

程朱理学的兴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儒家思想的僵化,但他们也使这一门思想更能适应宋代统治者的需求。王阳明在心学中讲究格物致知,其实这一思想特征也在宋代得到过启发。

正因如此,宋代的儒学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社会上层建筑,而将更多的眼光关注到了实用功利性层面。也就是说,社会思想的发展更多地讲究现实主义。

儒学当中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也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所谓“文以载道”,其实就是指文人们的作品必须要承载着文人自己的思想和抱负,体现文人自己的价值观和格局。文化作品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止于欣赏层面,而是必须具备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

如此一来,文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带着政治性的特征。文人群体成为了更受统治者重视的社会群体,这其实也昭示着宋代后来的重文轻武社会氛围的形成。

在宋代思想风潮的催生之下,文人群体的数量逐渐庞大,社会地位也逐渐稳定。他们成为了一群独特的社会群体,并且这一群体会对国家统治者的政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他们以及他们所产生的作品更会受到重视。

正是由于群体的独特性,由他们所创作的画作品才会单独被划分成为一个流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人画”。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文人画”是我们首次以创作主体的特征来区分绘画艺术的界限。

​文人们需要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展现他们所谓的道,这包括他们的思想构成、对社会形态发展的看法、对个人抱负的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计划。

从文人画当中,统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创作者本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追求。所以他不会再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会更多地去考虑创作者自己的实用性。

经济繁荣,文化下移

随着理学的发展,随着儒家体系中“文以载道”的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功利性发现,文人画在社会上也有了足够的萌芽土壤和生存空间。

不过,光是兴起还不够,宋代的文人画还在相对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大背景下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我们先来说说经济因素对文艺发展的影响,毕竟经济基础完全可以决定上层建筑。

​在宋代,随着重伤主义思想的盛行,社会经济得到了繁荣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上的支持。瓦舍勾栏等地方的出现,也意味着宋朝的市井经济普遍繁荣。

有市井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小人物的存在。有小人物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更多的生活智慧和思想元素的存在。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宋代社会整体的繁荣,这也给了宋代的文艺创作者一片欣欣向荣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换取维持生计的金钱,能够在赚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的思想文化格局。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特征之下,宋代社会也出现了文化普遍下移的现象。

在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宋代建立和发展初期,文艺作品仍然还停留在宫廷范围内,宫廷画也仍然是当朝统治者欣赏的主要作品。

不过,宫廷画相对来说工于技巧,精美有余而境界不足。也就是说,统治者只能将之当作一幅绘画作品来欣赏,却无法从中得到任何的思想启迪,也无法将之当成自己获取进步能量的来源。

渐渐地,宫廷画也就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的发展。相对地,来自下层的文人画兴起和繁荣起来。这个现象也让统治者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看到了扶持文人画发展的合理性。

所以文化下移其实反而能带动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繁荣,吟诗作画不再是上层阶级的专属活动,它属于每一个愿意主动参与其中的人。

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化繁荣,市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下移的趋势。这是宋代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也是其文人画能够发展的重要社会土壤。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宋代文人画能够得到繁荣发展,当然是由于宋代在相对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中继承了前人的智慧。

众所周知,宋代的前一个朝代是唐,唐朝的文化发展到达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巅峰时期。唐朝之后五代十国的天下分裂,又为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土壤。

所以宋代在唐朝和五代十国的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文化,本身也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宋代拥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发展基础,自然也能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特别的文艺流派。

例如宋代的词,这一文化作品体裁是宋代文化大放异彩的领域。但其实唐代就已经有了词的存在,而宋代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将之进行发展和升华,并且把它作为了自己的一张文化名片。

绘画作品同样也是这样,唐朝的工笔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的题材都已经初具规模,而宋代完全可以在这个规模的基础上加以提升。

事实上,宋代的文人画本身也包含了许多种类的文艺创作内容。不管是山水还是花鸟,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只要这幅绘画作品由坚持“文以载道”的文人所创作,那么它就是文人画。

文人的家国情怀,文人的理想格局,文人的追求和抱负,从此也有了更多的文艺作品体现。而这,就是他们的道。

道成为了画的思想来源,画成为了道的承载体现,这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在宋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塑造了文人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文人画,也在宋代的发展中定型和繁荣。

思想情怀,尽在画中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中,对宋代文人画做出了八个字的综合评价: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通俗来讲,文人在动笔作画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自己想要在这幅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怀。所以他们的意志是存在于他们的笔端之前的,绘画也是围绕着思想主题来展开的。

而在落下关于这幅画的最后一笔之后,文人自己的思想情怀仍然还存在着。欣赏者在观看这幅画时,也能够通过其中的结构描绘和意象渲染体会到创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怀。

现在,我们就拿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所画的《枯木怪石图》来举个例子,具体认识一下文人画的精髓。

​这幅画的创作意象非常简单,一枝枯木,一块怪石。枯木以一种虬曲向上的趋势生长着,看起来怪异不羁,却又处处传递了蓬勃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而下方的石头形状非常奇怪,棱角和圆滑似乎同时存在,更能显现出这块石头与众不同之感。

整个画面看起来无比空茫,但是细看之下却又有空间上的刻意布置。就是在这份布置之下,我们欣赏除了这幅画所传递出来的激荡之情,也能领会到创作者本身的不羁与不平。

我们能够从这幅画中领会到的精神,其实就是文人画想要传递的精神。他们的绘画并不单单停留在技艺层面,而是更深入地传递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这样,虽然这幅画是否属于文人画这个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清明上河图》绝不仅仅是描绘宋朝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么表面。

我们能够用双眼看到的是宋朝各行各业人民的生活百态,但我们能够用心领悟到的,却是人民的生活状态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发展形态。

正是因为宋朝市井经济发展,经济上的繁荣给了人们可以肆意生活的空间和底气。所以,《清明上河图》才会显得那么有活力,我们也才能从中去观察宋朝的民生民情。

另外,米芾的《春山瑞松图》,李公麟的《五马图》,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是宋代文人画的典型代表。

通过观赏我们能发现,宋代文人画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手笔都是多种多样的。文人可以画山水景色,可以画花鸟虫鱼,甚至可以画人物,画生活。他们可以采用工笔的方式绘画,也能尽情写意。

​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绘画并不仅仅是绘画。在绘画之外,不管是创作者本人还是我们这些旁观者,都能看到和体悟到一些更深的东西。

也只有宋代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才能产生文人画这样特殊的绘画流派。

结语

儒学思想发展到宋代,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上的实用性,并且在理学的创新之下,“文以载道”的思想也更多地关注现实主义的政治生活。人们在经济文化普遍繁荣的社会环境下,对绘画作品欣赏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过往的绘画记忆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也无法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情怀和价值观。新的时代发展特质,对艺术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文人画才能在这样一片独一无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