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能称得上英雄豪杰的可以说是寥若晨星,魏国的邓艾恰是其中佼佼者。邓艾其人,出身贫苦但积极好学,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来邓艾凭借自己的才华升至典农功曹,接着被司马懿发掘,由此走上将星之路。 但是身为名将的邓艾,却有一个小缺陷,那就是口吃,“期期艾艾”中的“艾艾”指的就是他,当然这个小缺陷也对他的仕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瑕不掩瑜,邓艾依旧是三国末期国士级别的人才。

三国名将邓艾 提到邓艾的功绩,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他偷渡阴平的军事壮举。在钟会率领的伐蜀主力在剑阁受阻之际,作为西路指挥官的邓艾瞒天过海地从阴平小道直接偷袭涪城,继而攻取绵竹,直逼蜀汉成都。后主刘禅面对神兵天降,直接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魏灭蜀之战 灭蜀一战,邓艾毫无疑问的是第一功臣,偷渡阴平也成为了可以载入战争史册的伟大军事行动。但可惜的是,蜀国被灭后不久,邓艾就被卷入钟会谋反一事,惨遭杀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然而,邓艾虽身死,却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依然是接下来晋朝灭吴、统一三国的大功臣。或许有人要问了,邓艾生前灭蜀,说他是头功无可厚非,但是吴国灭亡之时,邓艾已身死多年,却为何还能居功呢? 其实,邓艾在平蜀后,曾经提出过“和平统一吴国”的战略规划,并在晋朝建立后先后被文帝、武帝所采纳并改进,大大加快了灭吴进程,因此,即使邓艾身死多年,灭吴一事,他也是居功至伟。

三国名将邓艾 邓艾“和平统一吴国”的战略规划 邓艾在平蜀后不久,随即向晋王司马昭上书,阐述了自己对于接下来灭吴一事的看法,原文摘录如下: 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2万人,蜀兵2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正,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三国志·邓艾传》 原文较长,稍加总结一下,可归为以下几点: 休整军队,治理益州,准备物资、船舶,为顺长江而下攻吴做准备; 委派使节告诉东吴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其知道利害; 厚待刘禅,怀柔蜀地,做给东吴看,彰显朝廷之德; 封广陵、城阳为王国,以待孙休归顺。

三国末期形势图 另外邓艾还提出战略实施的两点原则: 其一,实施时间上要从速,即要早做准备; 其二,加大蜀地行政长官的职权,使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准备效率。 “和平统一吴国”的合理性分析 那么,邓艾的这套“和平统一”理论是否真正适合当时的局势呢,我们来剖析一下。 首先第一个问题,能不能在平蜀之后即刻开始着手伐吴呢?答案:不能。 当时魏国如果想伐吴,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东线扬州; 第二条中线荆州; 第三条则是西线益州,由巴蜀之地沿长江顺流而下。

伐吴路线图 而前两条线路,不管是扬州,还是荆州,魏吴之间都已经交手过很多次了,且互有胜负,可以说双方都很了解对方,防御体系也都构建得很完善,谁也不能完全地把谁吃掉,因此这两条线路不会有所突破。 再看第三条线路,因为蜀吴之间一直是同盟关系,虽然时常也有小打小闹,但是毕竟不会真正撕破脸,因此在这条线路上东吴的防线相对来说弱一点。同时部队在行军之时还可以借助长江顺流而下,形成战略威慑,所以,西线可以说是魏军伐吴的一大突破口。

长江上游的水路 那么既然西线适合伐吴,那么为什么不能立马从西线发起伐吴的攻势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需要时间来准备。 其一,蜀汉虽然灭亡,但是蜀中却未定,残余势力还很多,北方的羌族势力、南方的蛮族势力,包括东面的东吴,都在虎视眈眈; 其二,一旦从西线开战,那么蜀地就会成为伐吴的大本营,要负责前线的供给,如果不能给蜀地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将难以构建完备的补给线; 其三,刚刚上面提到西线伐吴需要顺流而下,可是有船才能顺流而下,蜀汉的头号大敌一直是曹魏,因此不可能留有太多战船,想要大举伐吴,只能自己一艘艘地去建造。

古代战船 综上,针对第一个问题,东线和中线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而西线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因此,在当时的局势下,对于魏国来说,伐吴确实不是一项明智之举。 接下来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既然不能即刻伐吴,那么邓艾提出的“和平统一”理论有效果吗?答案:有效果。 邓艾的理论总结起来八个字:怀柔蜀汉、麻痹东吴。 我们先来看怀柔蜀汉,在邓艾的理论里,怀柔蜀汉的关键在于厚待后主刘禅及其家族。邓艾甚至提出不应该将刘禅迁往京都,而是就近安排并给以高官厚禄,甚至连当年董卓的郿坞都要送给他享乐。

蜀后主刘禅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其一,可以迅速安抚蜀汉的残余势力,稳定蜀中,为巴蜀之地的发展争取时间; 其二,最重要的是能给东吴传达这样一种仁德的观念,归顺我,我会好好待你,不要怕。 三国时期,东吴会给人这样一个印象,打防守战特别猛,就没输过,但是一旦打进攻战,就立马废掉了,基本就没赢过。这是因为东吴的政权其实就是一个被江东士族完全架空了的政权,这些当地士族只会在乎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危险来了,很拼命,当危险解除了也不会再屑于去东征西讨。 因此,只要魏晋能通过刘禅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告诉江东的士族们,对他们的征讨完全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和财产,高官厚禄该是他们的依然会给他们,如此,东吴势力自然就会从内部开始被瓦解。

东吴士族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邓艾麻痹东吴的手段,在邓艾的规划里,麻痹东吴的方法很简单,即把广陵、城阳两地赐给东吴,作为其王国的属地。 为什么要麻痹东吴?试想蜀地初平,尚未完全稳定,早就对巴蜀之地垂涎三尺的东吴不可能不趁火打劫,随便派几支部队说不定就能分得一杯羹。 事实也是如此,公元263年蜀国刚被灭掉,东吴就委派大将盛曼向西而行,表面上假称救援蜀汉,真实目的其实是想袭取永安,幸得永安太守罗宪坚守,才没让东吴得逞。

蜀汉名将罗宪 而永安作为西蜀进入东吴领地的大门,一旦落入到东吴的手中,势必会影响到西线顺流而下的伐吴大计。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稳住东吴,怎么稳住,给他足够的好处就行了,广陵、城阳就是最大的好处。 综上,怀柔蜀地的目的是为了从内部瓦解东吴,麻痹东吴的目的是为了守住西线的战略优势,邓艾这招,不可谓不高明。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和平统一东吴”,“和平”只是打出来的幌子,其真实目的是要稳住局势、争取时间来发展西线。等到准备充分了,时机成熟了,便可多线齐出,东吴便唾手可得。 而历史的发展,正恰如邓艾的理论一样。 “和平统一吴国”的实施过程 既然邓艾的战略规划既合理又实用,那么具体的实施情况又如何呢? 前文提到,在平蜀之后,邓艾便卷入了钟会的叛乱,惨遭杀害,于是邓艾“和平统一东吴”的战略规划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实施。

司马昭 后来司马昭在平定了钟会的叛乱后,随机从大局着眼,彰显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开始对邓艾的战略规划加以改进,并开始实施。从司马昭到司马炎,魏晋对东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举措。 一、互派使者,增进了解 一如邓艾所说的那样,司马昭于平蜀之战的次年即委派使者到东吴进行“安抚”,表示伐蜀之战已经使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魏方希望南北之间不要再重蹈覆辙,要永结友好。 结欢弭兵,共为一家,惠矜吴会,施及中土,岂不泰哉!——《魏晋春秋》 天真的东吴对此感触很大,并立马做出了回应,派出使者表示愿意同魏国一起走向和平。 二、裁撤边军,以表诚意 司马昭虽然没有像邓艾所说的那样把广陵、城阳赐给东吴,但是却把靠近吴国边境的一些重要关卡和要塞守军给撤了,其实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麻痹东吴。 但是这项举措却随着暴君孙皓的上台宣告失败,孙皓登基后,立刻显露了他的狼子野心,虽然并未直接出兵,但是却断绝了与晋朝的一切往来。

孙皓 虽然东吴没有主动接受麻痹,但是结果是一样的,东吴并没有给西线的发展带来太多的侵扰。 三、争取民心,内部瓦解 “乐不思蜀”的典故我们都知道,刘禅最终并没有像邓艾所计划的那样就近安排,而是被接到了洛阳。虽然没有从刘禅身上着手去瓦解东吴,但是司马昭却另有妙招,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收揽民心。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位名将了,他就是羊祜,羊祜可以说是一位攻心大师,他特别擅长在心理上征服他人。 羊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资治通鉴》 羊祜的大国仁将之风深得吴人之心,使吴人对北方的晋朝深感信服,再加上东吴孙皓的暴虐无道,此时的东吴早已人心离背,不堪一击了。

羊太傅 四、六路出击,天下一统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水陆并进,发六路大军,直取建业,一举灭吴,而此次灭吴之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西线一路,其他路线只是起到牵制作用。

晋灭吴之战 在“和平统一”战略的加持下,魏晋得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而东吴方面却一再被从内部瓦解,终于时机成熟了。 仅就战船而言,时任益州刺史的王濬就造了上千艘,每艘战船都可容纳两千人的部队,史书记载当时王濬的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益州的水军便成为了灭吴之战的决定性力量。 最终王濬、唐彬统帅八万士兵和庞大规模的水师战船,进入建业,孙皓迎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国结束,归于一统。 整个灭吴的过程恰如邓艾所规划的一样,以“和平”为幌子麻痹东吴,争取西线发展的时间,随后收揽民心,内部瓦解,最后多路出军,完成一统。虽然其间在具体实施上有所出入,但核心都是一样的,邓艾其人,当真是蜀、吴的最大克星。 读史有感 总结一下,邓艾在奇迹般地灭蜀后,随即提出了“和平统一”的灭吴理论,并在之后被司马昭、司马炎加以改进并实施,大大加快了灭吴的进程,生前灭蜀,死后定吴,邓艾,对得起名将的称谓。 再反观东吴方面,其实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偏安一隅却不懂得居安思危,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甘之若饴,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