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跟我吐槽:孩子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偷东西。

那天收拾东西,她偶然在孩子书包里发现了600块现金,可自己从来没给过孩子零花钱。

不问不知道,一逼问一吼骂才知道,这钱是孩子从姥姥房间偷拿的,还不止一次。

朋友又生气又纳闷:明明家里吃穿不愁,物质上从没亏待孩子,怎么这孩子学坏了呢?

我问她:“你们每个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朋友明显愣了几秒,回答道:“他哪里需要用到钱,家里啥都有。”

担心孩子乱花钱,不愿意过早给他们零花钱,这其实是中国家长多数存在的问题。

殊不知,这恰恰害了孩子。

10岁的孩子,早就到了有社交的年龄,当他有需要但是没有钱的时候,就可能用不当手段去获取,省、偷甚至是抢。

正如《穷爸爸富爸爸》里说的:“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有人会替你教。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零花钱,不仅体现了父母的智慧和格局,更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我观察过身边很多父母,他们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不但不给孩子零花钱,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咱们家没钱,别乱花钱。”

但他们可能很难注意到,兜里没钱的孩子往往心理很难健康,容易产生不配得感。

我想起大学的时候,虽然父母没有限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但我已经习惯节俭的生活。

后来,有室友问我:“你是家里穷吗还是你喜欢节俭?”

那一刻,内心涌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自卑、难为情、极大的羞耻感。

其实我的家庭条件不算富裕但也不困难,只是父母几乎从不给我零花钱,还习惯性给我灌输“赚钱不容易”的观念。

所以从小学到大学,自己一直处在一种“别人吃着我看着”的状态,内心认为理应对钱斤斤计较。

这种自卑和不配得感,在我工作赚了钱之后,就演变成了“一直想买买买满足自己”的冲动型消费。

所以工作几年,我几乎月光,分文未存。

有位网友说,小时候“穷养”,成年后败家。事实上,不用等成年,对金钱毫无概念的小孩子更败家。

在国内青少年财富认知的调查中:超八成8岁孩子不知钱从哪里来;超七成孩子有零花钱但不懂如何科学分配,多数家长只管给钱却不管用钱。

尤其移动支付普及,对孩子们而言,钱不过是手机上的付款码或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网上有一个关于小学生的街头采访,记者问孩子们:“你觉得谁最有钱?多少钱算有钱?”

答案五花八门,令人哭笑不得:

“校长他有一亿多。”

“特朗普,大概有十栋别墅,他一个月能挣200块钱。”

“我爸最有钱,一个月能赚几千多万。”

孩子童言无忌的背后,是他们对金钱毫无概念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孩子们在玩游戏、刷直播的时候动辄花掉几十万、上百万。

孩子对金钱缺乏认知,暴露的正是父母金钱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就像《贫穷的本质》早有预警:

贫穷是一种病,而且还会遗传,它除了会带给你习惯,还会带给你贫穷的思维方式,还会局限你的人生。

从小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即使长大后变得富有,内心依然匮乏。

只有手上有钱,明白金钱的意义,才有利于养成一个心理健康、有格局的孩子。

育儿专家储殷教授认为:

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买东西用自己的零花钱,由自己做主。因为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失去,这样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

生活中充满数学,提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钱、支配钱、获得钱,这个意义要远远高于金钱本身。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就曾在书中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日常场景中,孩子们可以利用零花钱轻松学会数学和规划理财。

比如,他妈妈会要求他坐公车的时候自己给钱、找钱,核对金额;去商店买日用品,要自己口算商品的价格和总计数额……

不知不觉中,他掌握了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培养了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意识。

可以说,有零花钱的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远远超过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孩子。

2018年度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一个8岁的小女孩达芙妮突然走红。

现场,她问了股神巴菲特一个问题:“为什么伯克希尔很多投资偏离了早期轻资产投资理念的问题。”

巴菲特和芒格赞叹不已:“很难想象你9岁后会问出什么问题啊!”

巴菲特还当场抛出橄榄枝,让她长大去他的企业就职:你肯定能在我们的资产配置部门工作。等你长大找工作来我们资产部门!

在其他孩子认不全人民币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居然已经拿下了巴菲特的offer,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教育。

达芙妮的父亲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从她5岁起,他就让女儿阅读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

让她独自去公园摆摊卖柠檬水,赚取零花钱;

6岁时,她就开始实操买股票,拥有的2股伯克希尔股票价值高达58万美元。

你看,用科学的方法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在建立金钱观的同时,也能培养了他们的财商和独立性。

这样的孩子,眼界、格局、性情远超同龄人,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提出:5-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财商萌芽期。

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跟孩子谈“钱”,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具体怎么做?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什么年龄给钱最合适

一般来说,6岁的年龄是比较合适的。

一是6岁之后,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社交;二是小学课本上有让孩子认识货币面值、换算面额等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还没开始接触人民币,就很难理解换算人民币的知识。

一开始,父母可以按周给零花钱,不超过10元,用小成本锻炼孩子做学习消费决策。

10岁开始,你就需要适当拟定一些零花钱的规则,比如给多少钱、多久给一次、要自己规划用,用完就没有了……

德国专家提到一点,如果孩子有要好的朋友,建议和对方的父母一起商量,尽可能让孩子得到一样多的零花钱,避免他们消费水平不平等的情况出现。

②帮助孩子做好零花钱规划

我一位朋友,她会定期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并且从不干涉孩子如何使用。但有一点,零花钱不够花再要就没有了。

一次两次三次……缺钱的次数多了,孩子就学会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零花钱规划和指导,把零花钱合理分成三份:

一份用作日常消费,可以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份用作投资理财,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一份作为礼物分享,买一些零食礼物分享给朋友、家人,用于社交礼仪。


③不要随意把零花钱跟奖惩挂钩

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告诉孩子考了好成绩就能奖励xx钱,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要取消这个月的零花钱。

其实,这已经潜意识在给孩子灌输一种错误的金钱观:这些成绩都可以用金钱交易,没有钱做不到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用钱作为奖惩,孩子容易失去对这件事本身的内驱力。

长期以往,他就养成了有奖励才愿意去努力学习、没有惩罚他就为所欲为的习惯性思维。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父母给零花钱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正确看待一笔金钱。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收获到一些掌控金钱的成就感,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如果孩子学习到管理金钱和规划理财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将会让他受益一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