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一天下时,为何江南抗清斗争如火如荼,北方却相对风平浪静
以靖康之变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中原王朝一家独大、边疆部族甘当配角的局面,在沿袭数千年后一去不返。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蓬勃兴起并入主中原,成为历史新常态。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北宋和南宋相继被女真人和蒙古人灭国,金国和元朝先后雄踞中原。元朝结
施琅被雪藏30年后,康熙为何打算用他收复台湾?至少3位重臣力荐
清顺治三年,26岁的施琅,跟着郑芝龙一起投降了清朝。可是清顺治六年,29岁的施琅,又背叛了清廷,选择归顺郑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廷应该已经将施琅给除名了,一叛再叛,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价值呢?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顺治八年,31岁的施琅又一次投入了清朝的
十七世纪中期中国是何政局?何为三潘之乱?汉质帝刘缵为何身亡?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残明势力和各地人民开展了激烈的抗清斗争。郑成功原为南明隆武政权的御营中军都督,曾被隆武帝赐国姓。隆武政权失败后,郑成功拒不投降,招兵买马组织义军继续抗清。他以厦门和金门为根据地,多次向清军发动攻击,还接受了南明永历政权授予的延平郡王封号
郑成功的收台之战,到底与荷兰人发生了什么呢?
公元一六六一年,明朝著名将领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在南京被清朝军队击败。他意识到明朝需要开疆扩土,稳定大后方。于是,他向隆武帝进言收复台湾。隆武帝欣然应允,赐他明朝国姓朱姓,许给他延平王的荣华富贵。二月一日,郑成功率领文武众官员祭江,这之后,便率领着战船向
《鹿鼎记》中这个反清义士,历史原型却是杀人如麻的降臣
想必很多读者都看过《鹿鼎记》,也会对书中吴六奇这个认有些印象。他出场很早,是一位侠肝义胆的反清义士,潜伏在清军中就是为了伺机而动,反清复明。他的爱国之心和凄惨命运曾经深深打动过无数读者,可是,在历史上的吴六奇,却是一个死心塌地为清朝效力的降臣,还曾经制造了
康熙不信任此人,李光地说了8个字,从此中国多了位英雄
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功勋卓著,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因为康熙身为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武将没有充分的信任,在“平三藩”和“征噶尔丹”时,都是以满族将领为主,唯有在“收台湾”时,重用一位汉族武将,此人就是后来被封为靖海侯的施琅。施琅身为
“郑成功与南京”座谈会在栖霞区举办
活动合影(南京市台办供图)中国台湾网6月5日讯今年是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近日,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郑成功与南京”座谈会在南京市栖霞区举行。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台盟南京市委会主委邹振球,栖霞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章晶,台盟南京市
五百清朝军队不费一兵一卒杀退沙俄援军,并且还缴获战船一艘
说到清朝的军事实力,可能很多人嗤之以鼻,因为在大家印象之中,晚清政府懦弱无能、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世界上毫无话语权,并且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更是饱受外国列强的欺凌。其实,清朝在刚建立之初军事实力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康熙年间几次与沙俄之间
郑成功收复台湾人数占优,而荷兰仅千余人,为何却僵持了8个月?
近段时间以来台湾问题引发国际热议,赖清德的“谋独”举动,令岛内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早在300多年前,台湾问题就很突出了,除了康熙时期外,每个时代的台湾问题几乎都有外部势力的干预。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当时明朝已经灭亡,南明朝廷苟延残喘,在这种危难之际
南明最后一位大将,斩大清皇子,号“万人敌”,死后奉为“雨神”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标志着明朝皇统的彻底灭亡,此时的李定国作为抗清主力,已经征战沙场17年,当听闻明灭的噩耗,自知回天乏术,悲痛欲绝,没过多久就染上重病,于同年6月在云南勐腊县病逝。然而,李定国原是明末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领袖,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