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寻脉 共颂成功”,郑成功文化座谈会在厦举办

23日下午,以“思明寻脉共颂成功”为主题的“成功说”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厦门成功举办。此次座谈会共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和嘉宾80余位,其中台湾学者14位。座谈会上,来自闽台两岸的专家学者不仅从历史,海洋角度探讨郑成功,还用地理学、道教经文、音乐等知识,多领域、多角度的

大臣临死写了一道奏折,揭露10万人死亡之因,学者:康熙太残忍

康熙是清朝在位最长的帝王,在康熙执政61年的时间里,出现了陈廷敬、张英、李光地等著名的汉臣,有一位叫李率泰的汉臣,官至大学士、太子太保,在李率泰临死前,曾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揭露近10万人死亡之因,因此有学者称:康熙太残忍。李率泰属于康熙早期的将领,提起李率

明末,明军和农民起义军、清朝等敌人血战数十年,出现过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军队?

明朝末年,关内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的清军双双对明朝的统治造成威胁,自崇祯二年起,明朝军队同时面对两大强敌,一直到南明永历朝灭亡,明朝军队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奋战中,涌现出来了不少有特色的军队,本文就简单介绍下这些比较有特色的军队。一:辽东军团(关宁军)这支军队是

只有皇帝能用五爪龙,郑成功为何能穿衮龙袍?

延平郡王通常是指郑成功。但事实上“延平郡王”是一个郡王的爵位,也就说后来袭爵的郑经、郑克塽,他们都是“延平郡王”。郑家虽然不是明朝皇室的“朱”姓,但因为郑成功曾经被赐予国姓,也因此被称为“国姓爷”,所以郑氏一家也因此拥有明朝皇室的身份。郑成功流传最广的形

清朝统一天下时,为何江南抗清斗争如火如荼,北方却相对风平浪静

以靖康之变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中原王朝一家独大、边疆部族甘当配角的局面,在沿袭数千年后一去不返。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蓬勃兴起并入主中原,成为历史新常态。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北宋和南宋相继被女真人和蒙古人灭国,金国和元朝先后雄踞中原。元朝结

施琅被雪藏30年后,康熙为何打算用他收复台湾?至少3位重臣力荐

清顺治三年,26岁的施琅,跟着郑芝龙一起投降了清朝。可是清顺治六年,29岁的施琅,又背叛了清廷,选择归顺郑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廷应该已经将施琅给除名了,一叛再叛,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价值呢?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顺治八年,31岁的施琅又一次投入了清朝的

十七世纪中期中国是何政局?何为三潘之乱?汉质帝刘缵为何身亡?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残明势力和各地人民开展了激烈的抗清斗争。郑成功原为南明隆武政权的御营中军都督,曾被隆武帝赐国姓。隆武政权失败后,郑成功拒不投降,招兵买马组织义军继续抗清。他以厦门和金门为根据地,多次向清军发动攻击,还接受了南明永历政权授予的延平郡王封号

郑成功的收台之战,到底与荷兰人发生了什么呢?

公元一六六一年,明朝著名将领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在南京被清朝军队击败。他意识到明朝需要开疆扩土,稳定大后方。于是,他向隆武帝进言收复台湾。隆武帝欣然应允,赐他明朝国姓朱姓,许给他延平王的荣华富贵。二月一日,郑成功率领文武众官员祭江,这之后,便率领着战船向

《鹿鼎记》中这个反清义士,历史原型却是杀人如麻的降臣

想必很多读者都看过《鹿鼎记》,也会对书中吴六奇这个认有些印象。他出场很早,是一位侠肝义胆的反清义士,潜伏在清军中就是为了伺机而动,反清复明。他的爱国之心和凄惨命运曾经深深打动过无数读者,可是,在历史上的吴六奇,却是一个死心塌地为清朝效力的降臣,还曾经制造了

康熙不信任此人,李光地说了8个字,从此中国多了位英雄

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功勋卓著,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因为康熙身为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武将没有充分的信任,在“平三藩”和“征噶尔丹”时,都是以满族将领为主,唯有在“收台湾”时,重用一位汉族武将,此人就是后来被封为靖海侯的施琅。施琅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