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这是春天的六个阶段。

二十四节气的分类,充满了前人智慧。

每年到了清明前后,总是少不了雨纷纷。

仿佛少了一场迷离烟雨,就没法开启人间四月天。

以节气作为时间轴,有不少民间农谚。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过清明,除了适宜农业栽种外,也是许多春茶的重要节点。

从明前到明后,不少春茶的价格差距明显。

江浙一带的茶区,有着“明前茶贵如金”说法。

聊到明前茶,有些茶客会下意识觉得。

只要是清明之前采的茶,都很值钱。

但关于明前茶的那些事,显然没那么简单。

《2》

一、明前茶,到底指哪些茶?

茶叶圈子内,明前茶概念不能滥用。

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东方美人茶等,没有明前一说。

武夷山的岩茶,讲究开面采。

每年哪怕到了谷雨前后,也是部分早生品种开采。

要想采到水仙、肉桂,还得再等到四月底。

假如不顾制茶要求,生搬硬套采下“明前岩茶”。

在极端嫩采下,原料过分细嫩,没有顺利实现做青揉捻、后期焙火,做出来根本不叫岩茶!

另外,各地黑茶里,包括安化黑茶、青砖茶等。

由于不侧重细芽嫩芽,也没有强调明前说法。

更多时候,明前茶分类,常见于江南茶区。

大致范围,涵盖浙江、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南部等。

这些江南茶区内,有不少声名在外的明前绿茶代表。

譬如,明前狮峰龙井、明前碧螺春、明前毛峰等。

受到茶树生长积温影响,江浙一带的茶树,春茶发芽时间本身就比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茶树迟、开春较晚。

清明之前能顺利采下来的春茶,产量少。

名气响当当+可采数量少+清鲜风味突出。

三者结合,注定导致明前春茶在市面上,颇为珍贵。

《3》

二、明前春茶为什么会更值钱?

此处值得展开来详细聊一聊。

最最最主要的原因是,量太少。

以2024的狮峰明前龙井为例,由于今年的气温低,哪怕到了三月中旬,依旧要穿着棉服,茶树发芽时间迟。

首采的时间,一直等到了三月下旬,在3月20号春分那天。

3月21日,在狮峰龙井村民开采春茶的第二天,春阳融融,天朗气清,清风徐徐,茶园边好不热闹。

但这些热闹,来源自拍照打卡的人,实际上采茶人,只有三三两两。

受到早前杭州冻雨影响,茶树生长周期缓慢,在刚开采的那两天,茶树新梢发芽不密,采起来费劲。

所以,头采的明前狮峰龙井,产量奇低。

时间一直往后,一直到3月30号,狮峰龙井才迎来采茶盛季。

彼时,龙井菜茶(龙井群体种茶树)迎来头采。

而龙井43号,则是开始二采。

再往后,过了没多久,进入4月4号后,便到了清明。

大家算一算时间,从春分到清明,这短短小半个月能产多少茶?

何况清明之前,茶树生长相对缓慢,新梢持嫩性强,采下来的春茶等级品相高。

然而,受限于发芽不密,茶青难采,可采时间有限等因素,导致明前龙井的产量,极低。

卖掉一斤,少掉一斤。

卖掉一两,少掉一两。

明前茶,贵如金一说,自然不稀奇。

《4》

三、绿茶才讲明前茶吗?

并不是。

六大茶类里,包括黄茶、白茶等,也有明前分类。

准确来说,只要采茶时间,集中在3月、4月的茶类,都存在明前茶界定。

清明,就像一道门槛。

清明之前,清明之后,界限分明。

以白茶春茶为例,明前茶的头衔,多数落在明前白牡丹身上。

虽然,白茶的春茶季里,可出产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

但圈内没有明前银针、明前寿眉的说法。

原因是,白毫银针的采摘,清一色集中在明前。

过了清明后,一旦气温逐渐回升,过不了多久就开始采春寿眉,没有再采银针的机会。

所以,没必要专门区分所谓的明前银针。

至于春寿眉,道理也很简单。

采摘茶树嫰梢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为原料的寿眉,要等清明过后,让茶树新梢的叶片进一步舒展才采茶,何谈明前一说?

白茶里,唯有白牡丹属于“过渡派”,介于白毫银针与春寿眉之间。

从特级白牡丹(牡丹王)、高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最后到二、三级白牡丹不等,采茶时间集中在三月底、四月初。

清明之前采下的白牡丹,叶片窄,芽头饱满,白毫多,等级高。

明前白牡丹与普通白牡丹比,光是外在形象,就有鲜明区分!

《5》

四、是不是所有绿茶都采明前茶?

并不是,前面已有专门解释,明前茶概念更多集中在江南茶区。

产地偏北的绿茶,没有明前概念。

譬如,山东的日照绿茶。

由于纬度高,天气回暖没那么快,开采时间没有南方早,没有明前茶说法。

而低纬度的绿茶产区,譬如海南、广西、贵州等地,也不强调明前茶概念。

海南地区,长夏无冬,当地的白沙绿茶,最早在十二月就可采摘,没有区分明前概念。

而广西的三江早茶,也是早在二月就能采摘,三月便有新茶上市,没有专门突出明前茶的意义。

最后,即便在江南茶区,也不是所有的绿茶都看重明前采摘。

凡事,都有例外。

产自安徽的太平猴魁,就属于典型特例。

太平猴魁的外形,在一众芽叶细嫩的绿茶里,分外特立独行。

不采嫩叶,不取嫩芽,而是采摘具有成熟度的鲜叶为原料。

为了采到适合制茶的茶青鲜叶,采摘时间集中在谷雨前后。

清明之前,不采摘。

所以,在市面上,从无“明前猴魁”分类。

《6》

到了末尾,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

明前采摘的春茶,一定是好茶吗?

非也,非也。

不能将明前茶捧上神坛,过分捧高。

符合适采、适制要求的明前春茶,固然好。

但春茶采摘,不是盲目追求早采。

单纯为了提前采,故意将采茶时间往前移,反而是本末倒置,有损品质。

因为,制茶采茶是一项农业活动,要看天吃饭。

茶树的生长发育,受到当年天气情况(阴晴冷暖)影响。

若是选在茶芽发育不足的时候,早早采下幼嫩茶青。

采下来的茶,无疑是茶界版本的早产儿,内在茶味积累不足。

后期不论工艺再好,也没法填补先天不足。

做出成品后,茶味淡、嫩苦味重、鲜味不足、并不耐泡。

用打比方来形容,就像在水果还没成熟时,提前采下青涩的果子。

一口咬下去,尝到的不是清甜果香风味,而是生涩怪异,根本没有好滋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