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些举措,继续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在行驶中。

他不断出巡,想让自己的权威渗透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在始皇帝36年的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荧惑就是火星,心指的是东方青龙七宿中的心宿,这里被占星学家认为是天子布政所在。

图片出自网络

火星进入心宿,意味着天子不吉利。日后,同样的天象出现后,曹丕就挂掉了。

因此,有人根据天象在咒秦始皇早点死。那么,诅咒他的人究竟是谁呢?

01

希望秦始皇死的“老秦人”

按照正常思维,希望秦始皇早点死的人无非两种:

六国贵族的遗存,但他们虽然有动机,却更倾向于在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

被奴役的黔首,他们肯定希望奴役自己的人没有好下场,但能力和背景让他们只能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

谶语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利用石头做文章的,还真的只有秦国。

秦国的祖先蜚廉在帮纣王办事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石头,上面有秦人兴盛的预言;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在出巡的时候,动不动就刻石留念。

而如今,同样是石头,想让秦始皇早点归西。

图片出自网络

还有就是,这块天降陨石的地点也非常有讲究,东郡就是如今的河南濮阳一带,三国时期的陈宫就是东郡人。

根据《五帝本纪》的注解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就是说,这个希望秦始皇死的人或群体,在秦始皇十八代祖宗以前的n代祖宗活动的地方,搞了这么一个大新闻。

而且,他们诅咒秦始皇死的目的是“地分”,很明显他们的诉求是分地。

结合这个事件中对秦文化了然于胸,那么大概率就是老秦人无疑。

确实,老秦人对秦始皇是相当地不满。

我们理想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老秦人与秦始皇其乐融融,共同走向康庄大道的画面,只能存在于想象。

02

老秦人对秦始皇为啥不满

商鞅变法,虽然很大层面改变了过去的制度,比如秦国公族也要靠军功获得爵位。

但至少,立下功劳的人仍然是有封地的,包括商鞅本人。

图片出自网络

秦始皇在商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虽然还会给有功之臣爵位,但只是象征性的。

如后世魏延是蜀汉的南郑侯,只能说魏延享有县侯的待遇,而不是说南郑这片地方就是他的地盘。

这种制度的源头就是秦始皇时代。

在秦国统一天下后,关于彻底推行郡县制还是恢复分封制,抑或二者并举,始皇君臣有过激烈的讨论。

丞相王绾建议封诸子为王,连大将王翦也对秦始皇不再给予功臣土地而颇为微词。

如果恢复分封制度,最为不利的是皇帝本人,还有李斯等职业官僚。

图片出自网络

李斯等人的权力来自于始皇帝的授予,他的地位靠的是遍布神州的官僚网络。

因为有共同的利益,况且李斯等人还是秦始皇的基本盘,所以始皇帝与李斯等职业官僚站在了一起,否认了分封制。

在秦国公族、军功集团与皇帝本人、职业官僚的交锋过程中,还有一类人,那就是齐鲁等地的儒生。

他们虽然没有太大的权力,可他们有舆论层面的影响力,况且在知识尚未普及到基层的年代,他们是帝国脑子最好的一群人,他们的表态未必能彻底改变这次争论的走向,但施加重大影响还是可以的。

这次争论中的儒生摆出了“事不关己”的超然态度,博士淳于越只是提醒秦始皇,假设秦朝发生了“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事情,你的子孙没有实力,怎么维护你这天下呢?

图片出自网络

这种善意的提醒,还是惹到了强势丞相李斯,李斯除了高超的政务能力,思辨、文章在同时期堪称第一。

所以,淳于越在和李斯的交锋中以完败收场。几年后,秦始皇坑了几个方士,在那个时代,儒和巫还未彻底分开,因此此举让公子扶苏有了由头。

在扶苏的进谏中,“方士”变成了“诸生”,秦始皇恼怒之下,让扶苏前往北地的蒙恬军营。

而扶苏作为公族的代言人,与蒙恬这些军功集团的人物恰好又利益一致的。

所以,这件事情作为分野,秦始皇、李斯与秦国公族、军功集团的矛盾趋于明朗。

03

秦始皇的应对姿态

任何人都有认知的盲区,包括始皇帝。但始皇帝无论伟大还是残暴,他都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术大师。

最初,他一直处心积虑防止六国遗民,直到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他的敌人就在跟前。

所以,始皇帝迅速调整了姿态。

二十八年出巡的时候,始皇帝曾经捣毁了大舜的祠庙。

三十七年出巡的时候,又开始遥祭大舜。

须知,大舜算是秦始皇祖先的老领导,也是俺祖先的老领导。秦、赵两国的嬴姓就是大舜所赐。

秦始皇早先毁大舜祠,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遥祭大舜,又是表现尊重秦人传统信仰。

这是在姿态上,向老秦人服软。

但是在最后一次出巡的时候,始皇帝带上了胡亥。胡亥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与公族、军功勋贵没有交集,这又是向职业官僚宣示诚意。

图片出自网络

可是,老天爷没给秦始皇更长的时间,在沙丘始皇帝死了。

表面看,是赵高拉拢李斯,李斯被动上了贼船,但按照利益选择,李斯也不可能选择扶苏。

胡亥和赵高缺乏制衡两方势力的力量,所以拉拢李斯,扶苏、蒙恬成为首批牺牲品。公族和军功集团率先退出舞台。

李斯相权的能量来自于皇权,所以胡亥、赵高马上就抛弃了李斯。职业官僚也开始退场。

秦始皇能够把各种力量玩弄于股掌,他死了,大家分赃起来就更没有底线。所有的阵营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又希望自己能笑到最后。

从这方面来说,胡亥、赵高确实赢了,但他们不了解的是,这么几番折腾,掏空了这个大一统的帝国。

这几个阵营可以被摆平,但他们的力量并不会马上消散。况且,光有主角的舞台是不行的,独角戏也是需要观众的。待到大风歌响起,老秦人“箪食壶浆,以迎沛公”。

图片出自网络

刘邦,一个亭长,正是职业官僚下的基层;向刘邦投降的子婴,不折不扣的秦国公族。连最早被边缘化的博士也开始粉墨登场,叔孙通告诉刘邦“什么是天子”。

权力这个猛兽跟饕餮一样,最后把自己给吞掉!秦朝,也是亡于自己人。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