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美国新一轮对华遏制政策,又要开始了。美国政府先停止了英特尔、高通等半导体行业对华为的出口许可,商务部国盯着中国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市场,下手相当狠辣,试图“一刀切”。

美国动手后,欧洲也有人想动手。欧盟日前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还故意给中国的电动车企业找茬;他们想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将中国产品拒绝在欧洲市场之外。欧盟这么做,其实很不厚道,因为负责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刚刚在法国,与中国领导人,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过一次三边会谈;显然这位来自德国的裸官,并没有意识到与中国合作,对欧洲的重要性。

但对于欧洲商人们而言,他们可没办法等这些政客清醒过来,当欧盟要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欧洲不少汽车商,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警告欧盟,此举违背了自由贸易精神,从长远看,只会伤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益;他还警告说,很多欧洲企业在中国生产零部件,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反而会导致欧洲产品失去竞争力。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干脆直接在报道中“自曝”,通过调查发现,对电动汽车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的,其实就是欧盟自己。

德国政府同样不喜欢,交通部长维辛(Volker Wissing)对媒体表示,德国不想封锁市场,想要参与竞争;对于德国这种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来说,保持一个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至关重要,依靠关税封锁市场,不是德国想要的。

这就很好笑了。欧洲发动补贴调查,是打着“保护欧洲企业”的幌子,结果这些“被保护对象”一个比一个不领情,还纷纷出面打脸,痛陈此类行为的危害;只能说,欧盟这种“意识形态”为纲的做法,只有“荒谬”二字可以形容。

动手捅自己,一向是欧洲的强项,俄乌冲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明自己是买方市场,在能源贸易方面根本不占优势;但是欧盟还是迷信自己的能力,对俄罗斯发动了草率的制裁,结果让自己损失惨重。

在电动车领域恐怕也是如此。欧盟有些人只想给自己制造政治筹码,丝毫不顾市场原则,以为将中国产品堵在港口之外,就能削弱中国企业、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这种人,基本上是被脑血栓堵住了大脑,完全停留在十几二十年,甚至数百年前,也不想想,现在的欧洲,有钱吗?有技术吗?有工程师吗?

从去年到今年,德国企业参加了多次车展,有一个感受就是,在新能源车领域,欧洲已经落后了,甚至出现欧洲车企的概念车,还不如中国车企量产车型先进,一些悲观的欧洲观察人士,甚至认为,欧洲至少要两代人才能追上中国现在的水平;再进一步讲,不止汽车领域,很多制造业、信息产业领域,欧洲同样被中国甩在后面,不少在中国住惯了的欧洲人,回到欧洲后就像来到了“第三世界”,各种不方便,这样的吐槽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正如中国学者高志凯曾对某个欧洲“大国”说的那样,你们以为自己有资格和中国竞争,其实中国觉得你们不配。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欧盟有人想走逆全球化的道路。如果他们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只怕会被时代所抛弃,重新回到当年的中世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