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有希望消灭魏国的北伐便是第一次北伐,当时蜀军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很快便夺取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大有一鼓作气拿下西京长安的气势。然而,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先锋马谡丢了街亭,蜀军处于被动局面,不得不撤兵,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大部分人认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马谡丢了街亭,如果换一个人守街亭,说不定局面会大不一样。如果魏延代替马谡守街亭,还能守住街亭吗?其实三国演义原著已经给出了答案,答案是否定的,仔细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看看马谡丢失街亭的整个过程。
       三国演义中,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也是有意锻炼得意门生,于是在马谡立下军令状之后,让马谡带领大军守街亭。诸葛亮为保险起见,加了三道保险。
       第一道保险是给马谡安排了一个副将王平。王平虽然没读过兵书(大字不识一个),但他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诸葛亮这样安排,良苦用心,马谡懂兵法,王平会实战,如果配合好,守住街亭绰绰有余。
       第二道保险是大将高翔,诸葛亮让高翔镇守街亭东北方向的列柳城,和马谡的军队成掎角之势。


       第三道保险是大将魏延,诸葛亮令魏延守街亭右边,以防万一。
       说实话,诸葛亮的安排不可谓不周全,他为了给马谡刷战功,派出王平、高翔、魏延三员大将为其保驾护航。然而结果却大跌眼镜,马谡放弃在街亭当道口安营扎寨,改在街亭右侧山上驻扎。仔细分析,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不是毫无道理,因为在当道路口驻扎,很难挡住魏军骑兵的冲击,如果在山上安营扎寨,据险防守,还可能挡住魏军骑兵。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马谡丢了街亭。如果蜀军实力足够,丢了街亭,重新夺回来即可,蜀军也是这样干的。
       马谡的军队在断水后,他便带着残兵突围,在跑了三十里后,碰到接应的大将魏延。魏延指挥军队和张郃交战,很快击败张郃,并追杀张郃,在追杀了五十多里后,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伏兵突然出现,张郃翻身再战。魏延被司马懿、司马昭、张郃三路魏军包围,急切之间无法突围。幸好王平突然赶到,救下魏延,但两人的营寨早已被魏军夺取,两人不得不投奔列柳城的高翔。


       魏延、王平、高翔三人合兵一处,商量了一下,准备夜间偷营劫寨,伺机重新夺回街亭。魏延和高翔两人首先到达街亭,空无一人,知道中计,被郭淮的军队包围,幸好王平在外面接应,魏延和高翔才杀出重围,但是他们的列柳城也丢失了,被司马懿夺取。
       魏延害怕阳平关也被魏军夺取,于是和王平、高翔两人带兵向阳平关奔去。此时,街亭正式宣告失守,已经没有重新夺回的机会了。
       其次,通过仔细分析马谡丢失街亭的过程,就知道魏延能否守住街亭了,答案是否定的,魏延也守不住街亭。


       魏延虽然不是街亭主将,但他也参与了街亭之战,而且他还不是一个人参战,还有王平、高翔两员大将辅助。在马谡丢失街亭后,魏延曾带领军队反攻街亭,曾一度逼近街亭,不幸中了司马懿、司马昭的埋伏,最后功亏一篑。街亭之战,可以看成是一场阵地战,一块阵地双方反复争夺,是很正常的情况,魏延、高翔、王平三人多次抢夺街亭,却都遭到失败。如果魏延一个人守街亭,肯定也守不住街亭,有两个原因。
       其一,魏军比蜀军多。
       据演义中交代,魏军数量多达二十万,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骑兵,蜀军马谡、王平两人有两万五千精兵,高翔一万士兵,魏延本部人马(人数具体数量不详,大概一万),蜀军一共只有四万五千多人,远远无法和二十万魏军相抗衡。


       其二,魏军将领比蜀军将领厉害。
       魏军由司马懿、司马昭、张郃三员大将指挥,张郃乃是唯一幸存的五子良将,唯有赵云才能够对付得了,司马懿老奸巨猾,司马昭也非常奸诈,都不是魏延、王平、高翔三人能够抗衡的。
       结语
       如果魏延代替马谡守街亭,通过分析马谡丢失街亭的过程可知,魏军人数比蜀军多,魏军将领比蜀军将领,魏延肯定也守不住,如果诸葛亮亲自守街亭,运气好说不定能够守住。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