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历史的巨轮中,有时一位英勇的将领的命运,甚至能左右整个时代的走向。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韩信作为杰出的军事将领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有两位关键人物没有英年早逝,刘邦或许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的是,韩信却选择了将这两位人物全部铲除,改变了整个历史的格局。在这个历史的交叉点上,一场生死的决断成为了整个局势的关键点。
       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迷雾,深入探讨这两位命运多舛的关键人物,揭示他们的存在与消失是如何左右了刘邦对韩信的决断,以及整个历史长河中蕴含的无尽可能。


       刘邦登基后,异姓王骚动不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西楚霸主项羽,随后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此时的刘邦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异姓诸侯王,特别是实力强大的异姓王韩信。
       在击败项羽的过程中,韩信力挽狂澜,立下汗马功劳。但与此同时,他手握重兵,威望超群,已经成为汉王朝最大的隐患。诸侯王们对刘邦这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也颇有微词,担心自己会遭遇株连。这让刘邦倍感忧虑,但又不敢急于动手,生怕推那摇摇欲坠的多米诺骨牌。
       其时刘邦命人监视诸侯动向,发现韩信更是不安分,频频在诸侯间往来,似乎在谋划什么。大有他日翻身反汉的势头。对此,刘邦的心情焦灼不堪......


       刘邦奸计设“鸿门宴”韩信中计落网
       此时刘邦心腹大臣陈平献计,借出巡云梦泽之名,途经楚国,设下“鸿门宴”,假意宴请韩信,然后一举将其擒获。
       刘邦闻言大喜,对陈平赞不绝口。他心知与韩信积怨已深,双方势不两立。倘若不除,迟早有翻身反噬之祸。此举正合其心意,当机立断采纳陈平之策。
       然而刘邦也清楚,以韩信在军中的人望,要直接杀他,恐怕会引起軍心动荡。此时的刘邦还有些犹豫,不敢操之过急。
       此时韩信尚不知大限将至,还喜气洋洋地赴宴。直到进入宴席,发觉员外杂役手持兵刃,方知中计。此时为时已晚,韩信也无力回天。只得束手就擒,由刘邦软禁于长安。


       吕后操纵朝中官员残忍杀害韩信
       被囚禁的日子,对习惯驰骋疆场的韩信而言,无异于活受罪。他整日郁郁寡欢,痛苦万分。渐渐地,韩信变得憔悴消瘦,几近死状。
       这时,刘邦出征匈奴去了。吕后与朝中重臣萧何勾结,趁机将韩信骗至宫中诛杀。数十名军士围困韩信,对其比试徒手格斗。韩信身负重伤,终究难敌众人,死于非命。
       吕后为免事泄,所有知情官员一概杀口。就这样,韩信许久未回镇国的谜案,也随风而逝,不了了之。有识之士皆悲天憫人,为这位当世武圣惋惜不已。


       诸侯联手献计蒯彻力劝献媚无用
       那么,这位“兵仙”之死,刘邦的奸计就占了全部原因吗?其实并非如此。话说在此前,诸侯王曾联手致信韩信,力劝他不要为汉家卖命,应保全实力,观天下大势。韩信当时谋士蒯彻也数次极力规劝,不要对汉家投诚太深。
       但韩信性直,不善权谋。他始终秉承报恩图报的价值观,对项羽还以杀父之仇,对刘邦则抱着知遇之恩。蒯彻的劝告,他未放在心上,依然对刘邦死心踏地。这使他失去了最佳反击、争夺天下的时机。


       项羽死后钟离昊劝韩信造反无效
       项羽战死之后,其麾下猛将钟离眜逃到韩信处寻求庇护。两人本交好,韩信欣然接纳。眼看刘邦称帝,钟离眜再三极力劝说韩信:此时正当造反之机,不可错过。只要起兵勤王,天下诸侯必成声援。到时取而代之,轻而易举。
       但韩信淡定听之任之,丝毫不为所动。钟离眜恼羞成怒之下,自刎身亡。韩信将其首级献给刘邦陛下,以谢罪过。却反遭刘邦猜忌,最终导致被囚禁的下场。


       韩信草包性格有罪视谋士建议为无物
       诸此种种,我们不难发现,韩信之死,其人格缺陷与性情中人也是关键因素。他武勇过人,但在为人处事上却暴露太多破绽,被奸雄刘邦利用,坠入圈套不能自拔。
       关键时刻,两位心腹谋士的谏言,本可避免韩信步入歧途。但他性直言快,未将二人之言看在眼里。这致使他失去决胜的机会,也丢了小命。种种迹象表明,韩信不谙政治权谋,实在幼稚了些。名不副实,也难怪“兵仙”之名多有争议。


       结语
       纵观此事,刘邦奸计确是导火索。吕后趁机下手害死韩信,也实属谋杀。尽管韩信本人也有失误,但对手是刘邦和吕后的吕氏父子,实力、智谋都远在韩信之上。面对如此对手,即便韩信再超凡,最终也难逃被算计的命运。
       历史不应以胜负论英雄,韩信被杀一事中,刘邦和吕后确实滥用权力,违背仁义。或因忌惮韩信威望,也有篡夺功勋之嫌。为此刘邦和吕后在史书上被指责最多,是非功过已定论。


       虽也有人批判韩信鲁莽,但同情倾向一边,这归根结底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所谓麈尾巴能翘到天上去,终究是不可能的。无独有偶,同期名将英布刘邦也将之陷害杀害。
       实为汉初惨烈的权力斗争所导致的悲剧。刘邦此举,虽解除异姓敌对的隐患,但其手段难逃欺世盗名之辱。这也成为后世针对其判断的重要“负面资产”。但史实已成定局,英雄壮志,悲剧收场,也只能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