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韩愈: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 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朝中期时期的官员,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人都把他称为“韩昌黎”和“昌黎先生”。他也与其他的读书人一样,参加朝廷举行的科学考试,但是却屡遭失败,最终在第四次的时候取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从而入朝为官。

韩愈在他的官职生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与其他朝臣的见解不同,他多次被贬官,古文运动也以失败告终。在官场上不得意的韩愈便将自己的所想情感寄托在文章中,因此文学成就极为突出,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唐朝时的另一名士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的美称。他的文章也对后人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深受大家尊重。 由兄长抚养成人,四次科举终及第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先都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官职,因此在家乡一带,韩家也颇有名望。好久不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他是由自己的哥哥抚养长大的。 大历十二年,兄长韩会受到其他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担任韶州刺史,却没有想到在他到任之后不久便病死了。在最开始,他跟随嫂嫂回到河阳安葬兄长,但是却因为贬官的缘故不能长久的居住,只能跟随嫂嫂前往江南一带安家。这个时期的韩愈生活十分困苦,可谓是颠沛流离。

韩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长大,韩愈从小便刻苦学习,根本不用其他人操心,他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贞元二年,韩愈前往长安求学,在这期间,他曾经受到了长官的推荐,但是在最后却依然一无所成,只能靠自己发愤图强取得乡试的资格后,前往长安参加朝廷主持的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他以落第告终,再加上在长安生活没有依靠,没有亲人救济,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根据历史记载,贞元三年至五年间,韩愈前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无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并没有使他就此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埋头苦读。

科举考试贞元八年,韩愈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取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在朝廷担任官职。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韩愈在最开始遭到失败的时候就选择放弃,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么或许便不会有之后政绩突出,文学成就非凡的韩愈了。 出任朝廷官职,却屡遭贬斥 贞元十二年七月,韩愈受到贵人的推荐,得以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和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在那三年里,韩愈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切时间来对许多青年学者讲解学术,并加以推崇自己对散文改革的主张。

韩愈贞元十五年,支持韩愈的朝堂重臣董晋去世了,韩愈便只能跟随董晋的灵柩离开了长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韩愈离开的第四天,宣武突然发生了兵变,许多朝廷派来的将领都被杀害,而这韩愈却因为率先离开而免受一死。正是在这一年,他得到了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的邀请,担任节度推官一职。后来他被派遣前往长安,面见皇帝。因为他为人直爽,说话直接,从不畏惧权贵,因此一时之间在长安颇受欢迎。 贞元十九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恰好遇到了关中地区遇到了严重的旱灾,灾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到处浮尸遍地。面对这样的情况,韩愈十分悲伤,实际情况被京兆尹所封锁,因此皇帝不知道真正的情况,于是他将这种情况上交给皇帝,却反而遭到威胁,多次遭到贬斥。在我看来,如果这韩愈懂得变通,那么或许他的官职还会有所提高,但是他正直的性格不允许他这样做,哪怕被贬官,他也仍然坚守自己的本心。 提倡古文运动,文学成就突出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主张继承先秦和两汉时期的散文传统,反对那些讲求对仗形式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作为倡导者,这韩愈自然要以身作则。因此他的文章,气势宏大,逻辑性强,条理鲜明,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他所开创的古文运动也对唐朝以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除了唐朝之外,宋朝的文坛也颇受影响。

韩愈在思想上,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作为儒家学说的忠诚捍卫者,他也大力的推崇儒家学说,但是与其他人的全盘继承不同,他是批判继承。他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与世俗作斗争。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子监担任博士一职。因此招收到许多弟子,亲自向他们传授知识,并且留下了《师说》这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章。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曾经这样评价韩愈: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韩愈这对韩愈来说,确实是十分高的评价。韩愈为人正直,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因此在官场上屡次遭到大家的打压,但是他却并没有心灰意冷,反而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在文章上,从此可以看出他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作为一名文学家,韩愈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广泛的传播着改革当前文坛风气的这一决心。作为古文运动的奠基者,他对后人的功绩不仅在于留下了许多好文章,还在于他那种一心改变文学风气的作为。由此,韩愈值得后人敬佩。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 《唐才子传·卷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