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又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很多家庭,不是没有致富的机会,而是横财来了,但是没有抓住,之后再去寻找,也徒劳无功。

最悲哀的是,家庭已经变富了,但是守不住,后来穷得叮当响,大家都推卸责任,互相责怪。

想要赚钱,然后留住钱,就得一家人齐心协力,和财富斗智斗勇,变成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通常,家庭要聚财,最好是以下几次机会,抓住了,财源自然流过来。

01

人缘生财。

在网络里,有很多流量明星,他们喊几句“家人们”,就把某件商品销出去了。

在生活中、城市里,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更适合做生意。

依托人流,赚到财富,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也好理解。但是很多人,眼睛盯着外面的人流,却不知道,自己的家庭,也可以因为人流的增加而带来财富。

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反对“串门”,把财富弄丢了。

把家庭比喻成商场,你会发现,人气越旺盛,那么生意越好做。

从“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古训里,也可以解读出一个社交原则——你家已经很富有了、正在致富,因而来客很多。

把以上叙述,总结一下,就是“人缘可以生财”。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他写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应该很多人都熟悉。

事实上,袁枚还是美食家,并且靠卖美食赚得盆满钵满。

在乾隆十四年,袁枚辞官,然后买下了江宁的隋氏废园。园子荒废了很多年,因此要价很低。

买下园子,进行修整,就变成了“随园”,也寓意着“随缘”。

袁枚待人随和,很快就吸引了方圆百里的群众来参观随园,一些达官贵人,顺理成章就在随园吃饭。

很快,随园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袁枚也在随园修建了一个饭店,打造了随园食谱。

美食加美景,让串门的人,流连忘返,饭店的生意,带来大量的财富。

没想到,还真的有人,坐在家里数钱。

一个家庭,喜欢待客,集聚了人气,那就是聚财的征兆,不要把人脉弄丢了。要知道,人气高涨的时候,就是众人拾柴的时候。

02

人穷盼财。

很多人都怕穷,还在穷困的时候,唉声叹气,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其实,人在穷困的时候,对财富的渴望,是最大的;人的骨气,也是最扎实的。

有个词语,叫“触底反弹”。

穷得看到底部了,那就是逆转的机会来了。

人穷,心不穷,未来可期。

把渴望致富,变成积极致富的行动,就能找到致富的办法。

西汉的朱买臣,靠打柴为生,但是他坚持读书,挑着柴的时候,还大声背书。

他的妻子认为,这样的行为,疯疯癫癫,不可取。妻子还引起闹离婚。

朱买臣却坚持读书,并在五十岁之后,做了官,生活迅速好转。

韩愈,工作的收入很低,但是他没有抱怨,而是反复练习写文章,学会了写墓志铭。

下班后,韩愈帮人写墓志铭,因此赚取了很大一笔钱。

苏东坡,在被贬之后,工资收入少了,因此买不起羊肉牛肉。但是他专心研究猪肉的做法,从而发明了东坡肉,不仅自己家减少了开支,还给很多饮食店家带来了财富。

李嘉诚,刚刚到香港的时候,生活窘迫,靠推销铁桶、拖把等为生。

他厚着脸皮,向老太太们展示铁桶、拖把的用法,很快得到了老太太的认可,为自己赚得一桶金。

当家庭很穷的时候,每个家人都积极寻找门路,家庭就变得有骨气,也很快会有致富的门路。

有了路,就能形成家庭事业,从而世世代代都能走上致富路,总结致富经。

看过一个问题。

有人问:“什么时候,人跑得最快?”

最佳答案就是:“逃命的时候。”

是啊,遇到了危机,要保命了,就能使出一切力量。家庭遇到了困境,为了活下去,就敢于尝试一切机会。

03

人和守财。

有一个定律,叫“木桶定律”。

也就是说,财富如流水,一桶水到底有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家庭要把财富长期留存,就得牢牢地抱团,并且把短板补齐。

短板,就是消耗财富的人——花钱如流水的人,把财富弄丢;不学无术的人,不知道如何赚钱;好吃懒做的人,啃食家庭财富;不注重健康的人,总是住院花钱;把外人当成宝的人,把家财送给外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和气的家庭,彼此善待,形成好家风,好家规。外人对这样的家庭,也是无懈可击的。

北宋的苏洵,在妻子的鼓励下读书,然后引导儿女读书。

几年后,儿子苏轼、苏辙,都中了进士。

苏洵过世后,在京城的房贷没有还完,苏轼苏辙主动承担房贷。苏轼陷入乌台诗案,苏辙愿意舍去官职,保全苏轼的生命。

苏轼对苏辙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后人用“三苏”来赞美苏洵一家人,也体现了苏家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同得的美好。

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庭财产共享,家业共建,财富就不可能不增加。

04

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聚宝盆,但是很多家庭,有了聚宝盆,还不知道。

寻宝,其实是创造创业致富的勇气、与人结缘的贵气、家人团结的和气。

不抓住机会,财富来了,又会离开。

家人都伸手,抓住机会,机会就肯定跑不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