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体在用餐之后,体内的血糖水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食物消化阶段,由于食物中的糖分会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身体利用的成分,因此体内的血糖水平也就会随之升高,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但是这对于一些患有高血糖或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太好的人来说,若是体内血糖的波动幅度较大,很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病发症,危害身体的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维持餐后血糖的平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而我们若是想要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平日里养成这3个好习惯,或对此有所帮助。

1.一日三餐按时按量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或是心脑血管不算健康的人来说,我们在平日的饮食一定要十分的注意,除了要控制饮食的时间以外,饮食的用量也需格外的注意。要尽量保持三餐按时按量地吃,这样对于稳定餐后的血糖水平和预防一系列的并发症,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间隔时间约为五到六个小时左右,而且对于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晚餐要尽量在7点以前食用。而在饮食的用量上,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最好将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200到400克之间,同时可以提升粗粮和杂粮在主食中的占比。只有尽量养成三餐按时按量吃的习惯,才有可能能够维持好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

2.饭后多散步

正常情况下来说,我们在餐后的半小时内是不可以立刻坐着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心脑血管不算健康或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而言,若是想要在餐后维持血糖的稳定,就更不能在饭后立刻就坐着,需要尽量靠墙站一站,或者多散散步,同时还可以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家务活,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防止消化不良,而且对于维持餐后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也具有很好的帮助。

3.调整用餐次序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菜,但若是我们想要在餐后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那么就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用餐的次序,可以先吃一些蔬菜和肉制品,然后再吃主食,这样既能够提升饱腹感,而且还能降低主食的摄入量,而主食摄入量的减少,就能够减缓食物在体内的升糖指数,从而维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

总之,人们若是想要减缓用餐之后血糖的波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那么养成以上这三个好习惯或会具有很好的帮助。除此以外,在吃完饭之后,选择适宜的运动对于稳定体内的血糖水平也具有很好的帮助。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叶小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